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质遗迹人为损害应警惕 保护经费用于科研少

2010年11月05日 13:1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家界武陵源地质公园

    背 景

  我国有24个经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占全球77个世界地质公园的近1/3,是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我国有139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园。由于地质公园是以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所以它除了一般景区所具有的休闲旅游,拉动地方经济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以及保护自然遗迹的作用。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地各级地质公园在管理中,近年普遍存在着重经济效益、重旅游功能和设施的开发建设,而对地质公园科学价值严重忽视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地质公园资源的浪费,而且危及到地质遗迹的保护——这些现象已引起我国旅游地质学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为科研投入经费的地质公园寥寥无几

  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变迁的见证,一旦遭受破坏就意味着永远消失。而这些遗迹的保护,是需要地质公园投入经费,主动立项,请专家来进行研究的。

  例如,我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的湖南武陵源的砂岩山峰和峰林,是一处长期处于特大暴雨和山洪暴发等外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壮丽的景观。但如果任由洪水和暴雨继续冲刷,势必将已经形成的恰到好处的自然景观破坏掉。旅游地质学家杨颖瑜认为,唯有对该地区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立项研究,摸清规律,全面规划该景区的水利系统,完善蓄洪排洪设施,才有希望尽可能减弱自然破坏作用,延长武陵源的砂岩山峰和峰林的寿命。

  今年6月,我国许多地区发生强降雨,暴雨使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列在世界双遗产目录的武夷山都遭到很大损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专家卢耀如认为:对这些地方,今后必须加强专门的灾害地质学的研究,防患于未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者的安全。

  但是在现实中,除了内蒙古克什克腾、内蒙古阿拉善、湖南张家界、河南云台山和安徽黄山等少数几个世界地质公园有经费用于科研立项,大部分地质公园从无此投入。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地学教授田明中对记者说:“地质公园是科学的公园,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多。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调查评价中心,在所承担的地质公园项目中,推动了三类研究:一是地质遗迹研究。尤其是地貌现象对比研究。如阿拉善沙漠鸣沙研究、沙漠湖泊研究、克什克腾的生态环境与新构造运动研究等;第二类是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研究。例如黄河壶口瀑布旅游资源评价、克什克腾地学多样性评价等;第三类是地质公园管理研究,如地质公园规划、地质公园解说、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等。

  田明中教授说:发挥其科学研究的价值,保护地质遗迹,是建设地质公园的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国家每年给地质公园的建设投入4-6亿元,用于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基础建设。但是这些经费分到各个地质公园后,绝大部分被用于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科研项目的极少,为了保障科研经费,国土资源部又规定,公园门票不少于2%要作为科研经费,但在实施中,仍很难到位。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并细化这方面的监管措施。

  人为损害不可忽视

  除了自然灾害对地质遗迹的损害,人为的损害也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警惕:云南某国家地质公园有宝贵的沉积岩层面构造,但管理者没有在上面建木栈道,大批游人在上面行走踩踏,如今表层已基本被踩平,失去了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

  由于一些核心景区在游客承载量、开发程度方面要受到限制,因此有些地方为了扩大旅游收益,在修编核心景区时,就把核心景区的范围缩小。使某些本来应该收到高等级保护的自然资源,失去了应有的保护措施。

  对于人造景观是否会对自然景观造成损害,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等学者认为:有些地方在旅游地学理论的指导下,建造一些人工旅游地貌是可以的,如南戴河的人造滑沙场、人造旅游海岛都是成功的案例。但是某些地方在卡斯特溶洞中用人造石笋哗众取宠,就断不可取!因为洞中的钙化物,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研究价值和科普用途,如果造假,会造成科研和教育方面的错误。

  每逢重大节假日,媒体总习惯于从歌颂的角度报道各地旅游景点游人突破往年的盛况,却完全不考虑这些景区对游客的承载量是否有的特殊要求,“盛况”是否会给这些地方带来破坏性的影响。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主席吴振扬先生,以德国包漫浩洞穴的例子说明,一些国家与我们观念的不同:1646年,德国包漫浩洞穴有专门导游带领游客参观及解说,这种方式受到游客的极大欢迎。但政府恐怕洞穴会因游客过多而遭破坏,于是德国地学家于1650年开始进行科学研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3年后定出法规,规定游客数目,参观路线及守则,使包漫浩洞这一珍贵的地质遗迹得到保护。吴振扬先生认为国外保护自然遗迹的历史、研究方法,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博物馆往往成点缀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地质博物馆是申报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之一,问题是很多地质公园只把博物馆当点缀,根本不关心是否发挥作用。田明中教授说:绝大部分地质公园在发挥科普功能方面都是被动而为:有人参观就接待,有学校过来就安排;从不主动策划,主动与学校联系开展以地质科普为主题的夏令营、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或是与高等院校联系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明明是以地质遗迹为主体的科学的公园,但不少解说员在解释地质现象时还是用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蒙人。例如:“海龙王的无边法力造就了雁荡山”“乾隆下江南在这个猿人洞中与仙女幽会生下一个猿人”……这种情况在我国地质公园中相当普遍。日本观光学会的德村志成先生说:如果不能通过解说员将地质遗迹的价值正确展现,即便是价值连城的地质景观,在游客眼中也不过是个一般景区景点而已。而写好地质公园的解说词,非有学问高深的旅游地质学家的介入,方能做到深入浅出。问题是,如果只把地质公园当摇钱树,还会做这方面的投入吗?本报记者 宋晓梦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