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山陵陵寝将免费开放 减收部分主要由财政补贴

2010年11月10日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游客在中山陵景区游览。张和平摄(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11月9日,南京市政府宣布,从今年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免费向公众开放。景区如何面对免费开放后可能剧增的参观者?在因免费开放而减少门票收入后,景区如何维持运营?请看本报报道。

  从今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44周年纪念日开始,游客将可以免费参观南京中山陵陵寝,而不用再购买80元一张的门票。11月9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市长陈刚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

  据介绍,此次免费开放的区域为中山陵陵寝,包括博爱广场、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免费开放的时间为每天8时30分到17时,每周一为保养维护文物,不对外开放。

  免费开放,顺应民意,方便大家缅怀孙中山先生

  长期以来,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免费开放一直是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

  陈刚介绍,中山陵陵寝风景区是南京重要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同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作为共同资源和共同财富,中山陵陵寝风景区应该由人民所共享、共有、共用。因此,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是顺应民意、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陈刚还说,中山陵陵寝是联系两岸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能够方便广大游客、海内外友好人士和南京市民缅怀孙中山先生。这对进一步加强国共两党合作、扩大两岸人民交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之前觉得中山陵的门票有点贵,免费开放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去参观。”在南京大学就读的一位澳门学生对记者说,“人文历史性景点对老百姓免费开放当然是好事。不过,保护工作也一定要跟上,否则大批参观的人潮将会对历史景区造成压力和损害。”

  陈刚介绍,玄武湖景区于10月1日已免费开放,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后,南京市将把紫金山和玄武湖共同打造成城市的中央公园,而全市100多个公园也将逐步免费开放。

  免费后,每天客流限制在1万人次,节假日控制在2万人次以内

  免费开放后,客流必然会大增。这么多游客参观,如何保持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护好文物和生态环境,是中山陵园管理局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了解,景区将会把平日的客流量控制在1万人次以内,节假日客流量控制在2万人次以内。

  “游客到墓室瞻仰和参观,一个批次要10分钟左右,平均容量为200人次,一个小时就是1200人次。一天开放10个小时,就要接待1.2万人次。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不利于文物保护。”中山陵园管理局巡视员史爱玲介绍说,客流限制方案是根据现有的流量和容量计算确定的。

  为了控制人数,中山陵园管理局将让游客通过现有的检票口进入核心景区,并在门口设置一个电子计数器自动计数。参观游客超过一定的人数之后,管理局就将启用两个排队等候区。

  跟“门票经济”说再见,减收部分主要是由财政补贴

  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并售票,门票是80元一张。

  “中山陵景区每年的参观人数在250万人以上。”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介绍,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将减少景区不少收入。

  王鹏善称,在目前的经济结构当中,门票收入占到整个景区收入的80%以上,是典型的“门票经济”。免费开放之后,减收部分主要是由市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同时,在确保基本运转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其他景点的收费和企业增收、节支,以确保今后的服务管理不降低。

  据了解,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后,风景区内的其他景点仍然实行收费管理:灵谷景区票价为35元/人次,音乐台票价为10元/人次,明孝陵景区维持原票价70元/人次。

  此外,有关部门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费用,控制社会车辆进入景区。南京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称,中山陵停车场将由原来的小汽车30分钟3元提高到6元,大型车30分钟5元提高到10元。

  陈刚介绍,中山陵陵寝目前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未曾享受相应的补贴。目前,南京市正在向有关方面汇报,希望明年能够把中山陵陵寝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越来越多的重量级景点免费开放,也促使南京的旅游业界改变经营思路。

  一名主管旅游的政府负责人认为,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因此,南京要实现旅游转型,不管是景区管理者还是旅行社,都应该随之转型,摆脱传统的“门票经济”。 本报记者 王伟健 申 琳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