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朝鲜战场的基层英雄:伐木筑桥危机四伏(图)(3)

2010年11月10日 14:59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修筑工事。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决战送弹 光荣负伤

  1953年7月23日,是赵鸿琳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因在战斗中负伤而被迫离开前线,这一天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前的第四天。以美国为首的由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企图为停战谈判捞取更多的筹码,中朝部队展开了对敌人的最后一次反击战。

  那是发生在注字洞南山的一场战斗。赵鸿琳所在的排奉命向前沿阵地运送弹药。当时天阴沉沉、雾蒙蒙的,炮火硝烟和雾气弥漫在一起,笼罩着整个战场。仗打得很凶,头上不断有炮弹飞鸣,地上不时有炮弹爆炸,可赵鸿琳心里根本没有“害怕”二字,战友们都想着跑在前头,完成任务,多消灭敌人,他也一样。运送弹药的路途虽然不算很远,但有山沟、有山坡,十分崎岖坎坷,中间还要穿过一条公路,战士们几乎是一路来回奔跑着把弹药送上去。

  赵鸿琳背起一箱弹药,又在肩上扛了一箱,奋力向前沿阵地跑去。当他越过山沟,正在穿过公路时,一颗炮弹忽然向他飞过来,在不远处爆炸开来,赵鸿琳被巨大的气浪掀打在地。尘土落定之后,他一心只想着迅速爬起继续往前跑,可当他一抬身子,这才感觉右腿怎么也拖不动了,原来弹片打穿了他的右腿。当时赵鸿琳不知道自己的伤情有多严重,他只想赶紧打开急救包包扎一下好继续前进,但他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后来,一位战友经过,为他进行紧急包扎后,把他背到一个山包后边,随后赵鸿琳被抬上担架送往战地医院。

  7月27 日,赵鸿琳在病床上听到了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激动不已。经过在战地医院的手术后,赵鸿琳先被转运至阳德,不久便被转送回祖国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半年后,赵鸿琳的腿伤痊愈,带着这块永远无法消除却让他感到无上光荣的疤痕,他又回到了战友们中间。

  转眼近六十年过去了,当年朝鲜战场的硝烟,至今仍令赵鸿琳难以忘却,战友们英勇顽强、同甘共苦的情形时常浮现在眼前。作为一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他深深地怀念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岁月,深深地怀念长眠在异国他乡永远年轻的战友,深深地祝福伟大祖国永远和平安定。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张良波

  (本栏目与山东省档案局合作)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