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数字出版五年突变 集聚跨越发展能量

2010年11月10日 17:4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一路高歌发展迅猛,其主要成果反映在哪些方面?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哪些因素?在探索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相关负责人及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

  《中国新闻出版报》:数字出版作为出版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果反映在哪些方面?

  科数司:“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基本显现,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出版总产出2006年为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年为530亿元,2009年已达799.4亿元,预计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产业融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愈发模糊,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深入。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数字阅读渐成气候,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其中,91.0%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中国新闻出版报》:作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数字出版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

  科数司:数字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字出版的发展依赖于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努力。第一,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相关积极政策和措施。第二,数字出版本身是新技术与内容紧密合作的产物,各相关环节深入紧密的合作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让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部门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市场主体非常重要。数字出版必须用新技术、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的体制机制才能取得业绩。第四,充足的人才保障也是发展数字出版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数字出版有新的商业模式,其市场开拓、产品运营与传统出版都不一样,因此,极其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

  《中国新闻出版报》:“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哪些具体因素?

  科数司:第一,“十一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支持。第三,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数字出版技术不断成熟、创新,使得内容能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便捷的途径传播。

  《中国新闻出版报》:数字出版是全新的产业形态,在“十一五”期间的探索中,反映出产业的哪些问题?

  科数司:每年不断增长的数字出版产值振奋人心,但是在数字出版的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现在大部分传统出版单位还处于观望、等待状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积极性和力度不够;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还没建立起来;虽然数字出版的增速很快,但其整体规模在整个新闻出版业中所占比例还不高;数字出版行业缺乏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的标准不统一,很多信息和内容不能顺畅地交流和传播;针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法律法规还较欠缺,侵权盗版比较严重。

  《中国新闻出版报》:“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领域的旗舰企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得益于哪些具体因素?

  刘迎建:伴随着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2008年10月汉王科技推出电纸书产品,至2010年汉王电纸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并成为全球3大电子阅读器提供商之一。

  在政府加大对数字出版产业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加之多项利好政策的刺激,多方力量加入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迅速扩展,产业进一步升级,产生了整合和叠加效应。以电子书阅读器为代表、依托新技术而生的数字终端,堪称数字出版的重要依托产品,在过去两年中迅速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电子阅读器终端市场内容疲软的局面。

  童之磊: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下,中文在线发展迅猛,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创全媒体出版模式、首创中文手持阅读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无线阅读平台、首推数字出版运营解决方案等,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这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推动、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终端读者的需求推动以及大量新技术、新媒体涌现。

  作者:廖小珊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