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古村落家底盘点 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2010年11月29日 11: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江西婺源古村落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又一重点项目——大型图文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编纂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重点盘点与查明我国现存的古村落,并首次对中国代表性古村落进行可视性呈现,为村落保护与研究提供科学的基础性资料。日前,该书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征求乡土建筑学、民俗学、遗产学、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

  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空间形态多样,而且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协会会长罗哲文多年来一直呼吁要保护古村落、古村镇。他说,古村落体量虽小但五脏俱全,是完完整整的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形态。过去我们保护古建筑,只注重物质的,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物质文化遗产并重。一个古建筑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和内容,那就黯然失色了。

  古村落记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大批古村落已从我们的文化视线中悄然隐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日趋衰落甚或消逝。所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2002年发起并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伊始,就把古村落列为重要的调查和保护项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室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村落民居及历史文化村镇的调查和记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陈志华教授说,实施这个项目,规模很大,要求也很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做古村落调查有一定深度,一般一年内只能完成一个村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强调,中国古村落的研究和记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文化工程,时间不宜太过持久。鉴于古村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文化命题,丛书的编写者不仅要对建筑外观结构进行研究,更应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应回到原生态的视野予以关注。

  真实的文化家底盘点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指出,《中国古村落代表作》不仅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排列出来,还是古村落在当代的一份真实的文化家底和基础档案记录。古村落包含了人类学、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它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文化基石。有很多村落建筑价值不见得非常高,但从人文角度看,它的建筑就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世居于古村落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历史文化记忆,才是村落独特的生命和气质。

  《中国古村落代表作》将收录各省份的典型性古村落图文资料,区域代表性古村落结集成卷,每个古村落为一单元,除了介绍性表述和解读文字外,还包括村落面貌、与大自然的关系、公共建筑、代表性民居、生产生活情景等方面的照片。全部图文稿件的编纂工作拟于2011年12月底完成。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