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好人范敬宜:官架子就是长不起来

2010年11月29日 18:34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著名报人范敬宜

范敬宜著作《总编辑手记》

  文\海南日报记者 战红

  11月13日下午,中国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先生与世长辞。有人这样评价过范敬宜:“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官,更是一名好记者!”让我们透过与范敬宜先生有过日常交往的学生后辈对范先生点滴生活琐事的回忆,共同缅怀这位著名报人的精神风范。

  11月14日早晨8点半,我照例打开电脑,浏览新闻。突然,“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逝世”的要闻把我吓呆了。范先生已在13日的下午不幸去世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不知所措,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我呆坐在电脑前,望着范先生的遗像哇哇大哭起来。

  在我的内心深处,范先生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是我随时都会挂念的老师、长辈。我在1982年与范先生相识,并在他的教诲和不断鼓励下成长。28年了,从辽宁到北京,再到海南,我与范先生从未断过联系;跟范先生来往,我从不拘谨,从不紧张,他人格上的巨大魅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想去靠近他、尊崇他。

  家学渊源造就谦谦君子

  范敬宜是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二十八代孙。他早年丧父,是母亲、外祖父和姑姑把他抚养成人,从小就接受家学深厚的母亲严格的启蒙教育。范先生曾跟我回忆过,他上小学时,学校的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年近七十的饱学之士,双目失明。开学第一天,他由家人领着来到学校,但见老校长已由人搀扶肃然站立在学校大门口迎接他这个小人儿。家人表示不安愧疚,但老校长却一本正经地说,范文正公的后人投到我的门下,我理当出门迎接。

  进了校长室,双目失明的老校长让他站在面前,从头到脚把他抚摸了一遍,并问身边人,文正公的身材魁梧,眉毛粗且眉梢有个三角,你们看他眉梢上有三角吗?别人告诉说未见三角,老校长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尚未长成,尚未长成啊。过了将近七十年,范先生摸着自己的眉毛对我说,你看,老了就长出三角了。

  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正统的儒家教育的大背景下成长,养成了范先生的儒雅淡定,谦谦君子的风范。他的儒雅,并不表现在西服革履、油头净面的外表上面;相反,他从来也不善修饰,也就从不以貌取人。范先生的儒雅,是从他的风骨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他的文章极其清新雅致,讲话用字精准讲究,决无造作;接人待物真诚得体,用情极深;事事都会顾及他人,从不粗声大气,伤人情绪。

  我就亲身体验过范先生的细致和照顾。前几年,范先生应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邀请,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来访。我这个当学生的一高兴,就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当年我在辽宁日报农村部范先生手下实习的几段往事,准备发表在海南日报上。谁知值班主任在发稿的时候,把标题给改成了“我和范敬宜的生死之交”,这一改,立马让我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形中。在去机场接范先生的路上,我怀揣着刚出炉的报纸,左思右想,百般无奈。最后,横下一条心,就这样给范先生看,惟愿先生认为我是用词失当,而不要认为我别有它心。后来,范先生从我惴惴不安的叙述中,一眼就看明白了我的小心眼。他安慰我说:“没关系,我很荣幸成了你的生死之交。”

  官架子就是长不起来

  从1983年当上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算起,范先生的从政之路可谓长矣。国家外文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范先生一路升迁,他的饱学才干,得到了最大的认可。但是,做官如范先生这样的,真的是少见。范先生拙于应酬,不善交际。他自己说过,他当的这个官,是三分能力,七分机遇。这么多年来,我虽然没有在他的手下工作过,但在工作之外,我们仍能感觉到当了大官的范先生,一如从前般,亦或更甚,官架子就是长不起来。

  有一次,我和同是范先生好友的李丹,找到了已经做了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先生,闹着要他请我们吃饭。他答应了。饭吃完了,也没见秘书来结账,也没见司机来车接,范先生说不想给人家添麻烦,自掏腰包结了账,又甩着两手,拐着受过伤的双腿,自己大步流星地回去了。倒是我和李丹,蹭了范先生一顿好饭,还“挖苦”了一下范先生的“清廉”,就像没心没肺似的,开车走了。

  退了休的范先生,时间稍微宽松了些许。我们经常跟他通个电话,聊聊天,有时他也约我们去看他。去看他,也不是去家里,而是在离他家不远的紧靠大马路的一个茶馆里。第一次去,范先生提前在电话里反复叮嘱,没有停车位,你们来,只能先坐什么车,再坐几号地铁,再步行多少米。进了茶馆,服务员倒是很热情,说,是范老的客人吧?二楼请。把我们弄得哭笑不得。见了范先生,少不得又是一通埋怨,你这么大一个领导,带我们来的这是什么地方啊!范先生可一点都不在乎。喝完了茶,聊完了天,要走时,他在前台的记账卡上一笔一划地签上范敬宜的大名。我看那卡上放了三千元钱,每消费一次,就划上一次。范先生说这样省事,月结。

  有一次是个冬天,我们和范先生在茶馆里正聊得高兴,范先生突然接到老伴的电话,指示他一会在回家的路上,买点粥和饼带回去。我们大家一时都愣了,哪里想得到正部级干部范敬宜同志和老伴过的是这么简单的生活。大家当即决定,茶也不喝了,我们都陪着范先生去超市,买粥买饼。那一天,我们没花多少钱就给范先生买了不少吃的,大家人手一包,把范先生架在中间,大家拉着他,有说有笑的一直送他回到家门口。第二天,范先生打来了致谢的电话,说,昨天天很冷,但我的心很热。我一听,眼泪差点就流出来。

  还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说得经典。有一次,范先生外出打的回家,遇到了一位善聊的司机,一路车行司机谈天说地,把时政弊闻、当政领导都诉了个遍。范先生一直听他说,陪他聊。等到了范先生家的大门口,看见武警严把大门,不让车进去,司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坐在他车上,陪他聊、听他骂的是一位真正的领导。司机受了感动,对着给了车钱要跟他再见的范先生说:我知道了,你过去是一个单位的“头”,你现在是个“老”头,但愿我以后多拉像你这样的“头”。

  范先生笑着跟我说,你看司机看人多准哪,我可不就是一个“老头”吗!

  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记者

  范先生有句名言: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记者。这确是他的肺腑之言。有人这样评价过范敬宜:在当代中国的新闻界,有文才、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深厚的人,有;在诗、书、画方面有研究的人,也有;但要找一位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又在诗、书、画方面达到高深造诣的人,除范敬宜外,找不出第二人。以范先生的渊博才学,他不做记者,做个画家书法家,也能自成一脉,领一世风骚。但范先生从年轻时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做一个像魏巍那样的记者,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的文章。这一志向,他从未改变,即使他因文获罪,当了右派,受了那么多的苦,都没动摇过。

  范先生告诉我,在他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之前,曾有人希望他去故宫工作,但最后组织上还是调他去了人民日报。我问他,以他的文人情怀,故宫和人民日报哪个是他最想做的?范先生说,当然是人民日报,我还是喜欢干新闻。

  一生干新闻的范先生,写了无数的美文,编辑了无数的稿件,拔擢了许多新闻人才。他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自不待我等多言。退休以后,范先生唯一接受的实职,就是清华大学新成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书育人,培养新闻界的后备军,又成了他的全部工作。有一段时间,我在清华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接受培训,经常能见到范先生和他的那些学生。那些学生们稍小一点的,不叫他范院长,都叫他范爷爷。范先生美在心里,笑在脸上。跟他的学生在一起,范先生也变得年轻了许多。再跟我们聊天,话题中就多了他的学生和学生的作品。范先生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新闻工作,从没系统整理过自己在新闻学方面的思路。为了学生,他自己动手写讲义,把多年来的新闻从业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他在清华大学的讲义,我看过,深受感动。涓涓细语,娓娓道来,每个章节,都是范先生的心血凝结,没有说教,没有套话,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个老报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大众的深情和热爱!无怪乎那些听过他讲课的学生,知道了他们敬爱的范爷爷去世了,都自发地聚在网上,在那喊:范爷爷,我们想你!范爷爷,一路走好!

  范敬宜走了。在11月21日他的追悼会上,上千人在寒风中默默地排队,等待着向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老报人做最后的告别。巨幅的挽联高高地挂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南大厅的大门两侧:“先忧后乐采编评凝心香一瓣哀社稷骤失大笔;掖幼领新诗书画继翰墨三绝恸江山长忆斯人。”范先生人虽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宝贵遗产。范先生那些优美的新闻作品,他对党的新闻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他的为人,他的为官,都为我们后辈的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楷模,让人沉思,催人奋进。我在寒风中悲伤地冥想,范先生应该是无怨无悔、心地坦然而去,因为他这一生,始终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从无虚度时光;范先生也应该是含笑离开的,因为他呕心沥血培养的新一代新闻工作者已长大成人,继续着他所钟爱的事业。

  在此,我要凭助着这篇小文,向敬爱的范先生献上我的心香一瓣!我也要像那些叫范爷爷的学生一样,轻轻地喊一声:范先生,我们想你!愿你的在天之灵,安息!!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