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戏剧理论家焦菊隐:曾祖为咸丰任命的顾命大臣

2010年12月08日 16: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焦菊隐先生1905年12月11日诞生于天津,今年恰是他诞生105周年。为缅怀这位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的戏剧大师,本版约请作者寻访焦菊隐先生在北京的生活踪迹,特别是与他戏剧人生相关的地点。

  焦菊隐的家族是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焦佑瀛是极受咸丰帝信任的近臣。咸丰临终前任命了“顾命八大臣”,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焦佑瀛是其中唯一的汉族官员。咸丰死后,慈禧发动“祺祥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处死,其余人革职查办。焦佑瀛被革职后,回到天津,过起了隐居生活。到焦菊隐诞生时,家庭已十分衰败贫困。父亲给他起名焦承志,也许是希望他继承先祖的志向,重振门庭吧。但他却给自己起名菊隐,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焦菊隐曾在北京二中短暂任校长职

  焦菊隐是在天津读的小学与中学。他很早就显示出了文学与戏剧才能,中学时他热衷于散文诗的写作,组织了“绿波社”等文学团体,常向刊物投稿。焦菊隐来到了北京是因为被保送入燕京大学, 那已是1924年的秋天。1928年,焦菊隐从燕京大学毕业就即面临着失业。后在他家的世交、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市立第二中学校长。

  第二中学可是北京历史悠久的老校。它的前身是清廷宗学,为皇族贵胄学校。雍正二年(1724年)为京师八旗左、右翼各设一所宗学。辛亥革命后,八旗左翼宗学改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八旗右翼宗学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第二中学原在史家胡同,国民政府南迁后,第二中学迁往内务部街的原内务部内办学。

  我从西口走进东城区的内务部街,街内很宁静,走了很长一段,看到街北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大门楼,明显是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门楼上挂着北京市第二中学的牌子。但是,再往里看是一片现代化的教学楼,这个孤立的门楼,应该是旧时留下的唯一痕迹。

  在北京二中任职时,焦菊隐并不愉快。他在文学活动中结识的挚友石评梅刚刚离去,他心中充满痛苦与孤寂。后来他又突发在青年中罕见的脑溢血,在协和医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康复。

  焦菊隐在东兴隆街李莲英的旧宅,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1930年,国民党元老李石曾想办一所戏曲学校。筹划时他首先想到了焦菊隐,他认为焦菊隐是创办戏校的最佳人选。很快,焦菊隐成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第一任校长。

  在选择校址时颇费周折,选了几处都不合适,后来在东兴隆街东段路南,找到了一处宅院,是很大的多进四合院。该院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后来才知道,这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私邸之一,民国后成为民居。戏校在此开办后,这所沉寂多年的老宅,又恢复了生机。

  焦菊隐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富于创新的学者,他担任校长期间,采取了不同一般的办学方式。当时的戏校和科班,主要是教授戏曲基本功,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却不同,焦菊隐一方面吸取科班教学的经验,聘请名艺人传习业务,一方面对戏校的体制、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革新。中华戏校重视文化教育,所开科目齐全,除学习京剧专业外,还上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培养有艺术创造力的“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才”。

  为使学生开阔艺术眼界,学校还常组织学生观摩话剧,排练演出自娱。戏校的老师也皆是当时戏曲界、文化界的名人,如王荣山、包丹亭、高庆奎、王瑶卿等。文化课教师有著名学者华粹深、吴晓玲,剧作家翁偶虹等。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不同于以前旧科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首创了男女生合校,可谓开先河。在当时大多数学校男女分校,京剧演员上台演出,也是男女不能同台,因此许多旦角演员皆为男性。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不与学生订立卖身文书契约。当时的一些旧科班,学生都要与科班签订卖身契约,即在科班学成以后,赚了钱基本都归科班。而戏校的学生,报考录取者试读两月,经考查合格,家长只与校方订立保证书就可正式入学。

  由于焦菊隐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戏校的学生也不同于其他的科班。据学生回忆,当年与戏校并存的“富连成”科班学生都穿长袍、戴帽头,显得老气横秋。而戏校男学生冬天一律是黑色中山装,披斗篷,夏天穿白色中山服,铜扣子,戴大檐帽,不准留头发。女生一律是月白色上衣,黑裙子,留短发,完全是民国女学生的打扮。校内宿舍也很讲卫生,不像科班学生都睡在一个大炕上,极易传染疾病。戏校是每人一床,被褥一律套上白单子,干净整齐。对这所新型戏校,社会各界都很称道,常有人前来参观,其中有不少外国人。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办过五科,招收学生200余名。学生以德、和、金、玉、永五字排名。著名演员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鸿、沈金波、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高玉倩等皆是戏校的学生。

  焦菊隐的多项革新,也遭到社会上一些守旧人士的指责。后来他的办学理念与李石曾也发生了重大分歧。1935年他辞去了中华戏校校长一职,赴法留学。

  中华戏校的旧址是东兴隆街52号,这地方很好找,就在崇文门外大街北段西侧,穿过新世界商厦一期与二期之间的过街通道,就是东兴隆街。进口走不远,在高楼大厦包围间的一片四合院群即是。这里是崇文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同仁堂集团所有。集团打算修复原建筑中的垂花门与木质绣楼,恢复四合院原貌,并在此建同仁堂博物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