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研讨纪录片《岳麓书院》

专家研讨纪录片《岳麓书院》

2021年10月14日 18:49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10月1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纪录片《岳麓书院》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等有关领导,纪录片《岳麓书院》主创团队代表、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及业内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纪录片《岳麓书院》进行热烈探讨与专业解析,对影片所传达出的湖湘精神、文脉传承、人物品格、书院典范意义以及艺术品质、创新探索都进行了深入研讨。

  纪录片《岳麓书院》通过“源流”“正脉”“传道”“经世”“新变”“求是”六集内容,为观众打开了一条精彩纷呈的文化通道。该片以人物破题,围绕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和思想传承,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从传道济民到救国救民,借助影视艺术表现手法,把湖湘大地上的“吉光片羽”集中呈现,向大众展现岳麓书院背后蕴含的湖湘之气、坚韧的国士之风、璀璨的文明之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马黎对这部纪录片表示肯定:“《岳麓书院》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影像精美,将有关岳麓书院的历史事件、人物全面交织融合在一起,聚焦主题进行延展、提炼与升华,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优秀纪录片,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擦得更亮,把华夏传统文明根脉理得更清晰。”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党委副书记、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在发言中表示:“在筹拍时就提出,不能将就,不要随便,要组建最强的团队、拿出最好的台本、树立最高的标准,以礼敬态度、匠人精神,将《岳麓书院》打造成在未来岁月中不可移易、不可超越,可以反复播出的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唯其如此,才配得上岳麓书院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岳麓书院的历史厚重,值得书写的人物和故事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才能做到见人见事见湖湘、见情见理见故事、见实见史见精神?主创团队先后召开三次全国性研讨,组建国内顶级学术顾问团队,整理相关研讨文本30余万字,撰写学术台本30万字。用心推敲、设计每一个细节,创作过程中“锱铢必较”,让《岳麓书院》的每一句文案都值得回味,每一个画面都值得重温,每一个场景都带来感动。

  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党总支书记,《岳麓书院》总制片人、总导演章红伟表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岳麓书院这方千载不易的庭院;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略表我们对那些为书院发展、中华文明赓续做出伟大贡献的先贤们的崇敬之心。”

  怀抱对岳麓书院、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态度,主创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要求自己,“七年磨一剑”打造出了这部作品,也收获了各方的好评。

  研讨会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从中华文明典范意义的角度,围绕教育、思想、近代化三方面谈纪录片《岳麓书院》的典范意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授陈旭光从创意制胜、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三方面点赞了《岳麓书院》,“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开一个风气之先,把新时代新主流纪录大片的旗帜扛起来。”

  曾国藩后人曾樾点赞广电湘军的责任担当:“纪录片客观反映史实,是有文化作为、责任担当的结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就要有情怀、使命、责任、担当精神支撑;有睿智、血性的气质,有坚守之信念。《岳麓书院》是在全力倡导这样的文化自觉。”

  纪录片《岳麓书院》的热播,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在文艺创作领域的一个新实践、新成果。据悉,未来湖南广播电视台将创作出更多优质纪录片作品,展现主流媒体成风化人正能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牛梦笛)

【编辑:罗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