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收藏传奇"马未都:最高境界就是过我眼,即我有(2)

2008年03月31日 14:17 来源:央视-《面对面》 发表评论

  董倩: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你怎么对文物收藏感兴趣了?

  马未都:我从小,就对旧东西感兴趣,就对新东西不感兴趣。我记得小的时候,学校带着去看博物馆,老师的任务去了就算完成任务,你看什么都不重要。我的印象就是老师说跟上跟上,永远说这种话,就是一个跟一个,但我就永远落在最后,就要看,看明白。我觉得弄清历史的成因是特别重要的。

  董倩:你到底对哪个点,或者说什么东西让你感兴趣?

  马未都:我最早感兴趣的就是瓷器,就是觉得我生活中看不到这么漂亮的东西,为什么都在橱窗里?

  董倩:为什么我用的都是粗瓷碗。

  马未都:对,为什么历史上的东西,都比我们现在的漂亮,而我们的课本当时都说过去的人水深火热,怎么怎么,全是这种话,就解释不通。所以就一点一滴的。后来也是偶然的因素,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上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我那时候刚到工厂,那时候刚改革开放,从地摊上买过几块钱的东西,当时就花几块钱,也挺高兴的,拿回来就琢磨它是什么?

  董倩:真的假的?

  马未都:那时候也没真假概念,先是第一个概念是好看不好看,以最原始的审美态度,就是不受过任何的陶瓷美学的教育,你是空白,你就凭直觉,觉得这东西好看,两块钱,我还五毛钱买过多少,那时候就买回来拿着玩儿。

  最初非常质朴的动机,培养了他在文物方面的兴趣,不经意间马未都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董倩:那什么时候,这个兴趣就渐渐地归入正轨了,就开始走上收藏这条路了?

  马未都:我想想,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吧,大概1982、1983年那会儿。我第一次看见人家给我拿一个青花罐的时候,人家告诉我一句话,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人家告诉我说这个青花,可以分出历史朝代,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董倩:什么人跟你说的?

  马未都:就是一个文物局的老头,说青花可以分出年代来。我认为青花就是一个白瓷上画着蓝色的花,这怎么能看出700年以来的变化?而每个朝代都能分出来?我当时认为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然后那个老头就说,你只要认真地看,就能看出来,他就这么跟我说的。然后我就买了一个,现在说起来都是很可笑的事,就是搁在床上,床头有一个台灯,专门去买100瓦的电灯泡,特亮,不亮看不清楚,天天抱着看。

  董倩:晃着100瓦的大灯泡看。

  马未都:你不能想像,就一个东西在那趴几个钟头,就趴着看,就翻来覆去地看,抱在被窝里。你要让正常的人看,是有点不正常的状态,我想当时是没有摄像机,如果房顶上吊一摄像机,照着我那一宿,估计跟精神病也差不太多,你没事你抱着一个瓷罐子在床上,翻来覆去看,然后一直到睡着了,然后半夜突然就醒了。

  董倩:你突然醒了,想看它的什么?还是说在梦里面,忽然有一个什么东西提示了你?

  马未都:对,过去佛教上有一句话,叫积思顿示,就是你想得久了,突然有一天你就明白了,这个东西道理一样,就是你看得久了,你突然有一天就彻底明白这个事了,东西都是有规律的。

  在马未都对收藏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的另一方面的才华,开始展露出来。从1980年起,马未都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他的小说上了《中国青年报》,此后,马未都从工厂车间跳到了《青年文学》编辑部当编辑。后来,他又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受好评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之后,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虽然在文学道路上受到了瞩目,但马未都那个时候关注最多的还是收藏,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挺幸运的人,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对收藏有利的时代。

  马未都:因为我多次说,我说我不比前人强,我也不比后人强,只是我赶上一个前后人都没赶上的机会,我刚有经济能力的时候,整整是文革刚结束,改革刚开始,80年代那10年,文物的长时间的低谷期,让我从头抄到尾,这个是我优于别人。那我们后来的人也有,现在你比如我们老探讨的问题,就是第二代富翁,但是历史也不给他这个机会,就今天的文物,尤其重要的文物非常昂贵,你再有钱,你在面前也是望而却步,也不给他机会。像我这样一介草民,能有这样的一个收藏,无非就是我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让我说土话就是,可丁可卯的卡在这上头。而我喜欢的那10年,尤其我原始积累的那10年,80年代,80年到90年,那没有人竞争的。

  董倩:你靠什么去支付这些文物需要的钱?

  马未都:那时候就是,最主要来源首先是工资,其次是稿费。80年代写了很多东西,那时候稿费虽然跟今天比是低的,但是跟文物比是高的。我第一篇小说发的时候,在《中国青年报》发那篇小说,给了60块钱稿费,我记得清清楚楚,我第一次拿稿费65块钱。

  董倩:当时月工资是什么?

  马未都:当时月工资也就几十块钱,我忘了,3、40,可能就这些钱,给了我65块钱。但问题是,当时一个乾隆官窑碗才5块钱。

  董倩:现在多少钱?

  马未都:现在那个碗,怎么也得个几十万块钱吧。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人拿到我们家,那个乾隆的青花大碗,然后他说要8块钱,我说太贵了,然后我说就5块钱。他不卖给我,他说怎么也得6块。我说我就不要了。不要了,那人就走了。后来过了一会儿又回到我们家敲门,说那我就卖给你吧,5块钱。这个低谷期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大概到了1987年,20年前,1987年的时候,北京琉璃厂开了一个内部商店,这个商店只对中国人开放,叫弘光阁,1987年开张。那时候的官窑,就是比如雍正,乾隆时期的碗盘一类,都是400块钱一个。当天还打9折,开张那一天还打9折,300多块钱一个。

  董倩:你还支付得起。

  马未都:对啊,那也是几百块钱,还是支付得起。我记得我那时候有时候写一篇报告文学,转载几十遍,每次都有几百块钱。靠这些东西。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较早行动起来的收藏者,马未都无疑是幸运的,而对他的身边人来说,马未都当时的做法多少显得有些异类。

  董倩:那别人怎么看待你的这种做法?会不会觉得你有点不可思议?在当时那种情况下?

  马未都:我当时所有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我这件事。所有人都是,我一谈这些事,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因为我文学界,当时我在文学界,几乎作家都认识,很多朋友聊起来,他们都很鄙视我这件事。

  董倩:为什么是鄙视?

  马未都:他觉得这就是清朝的遗老遗少才干这些事。

  董倩:公子哥才干这个事。

  马未都:对,我给人家有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回我上一个朋友家,我敲门,他门老不开,我敲开了以后,他们都在那看电视呢,然后我就把电视给他们关了,不是看电视,看录像片呢,然后我就关了。关了以后我说你们看,我买了一个瓷器。然后我觉得所有人都特别木然地,很烦地看着我。为什么呢?可能那个故事情节正在引人入胜的时候,让我强行关掉了,看一个毫无生机的瓶子。但对我来说,那个乐趣一定要传达,一定要传达给每个人,我才有乐趣,你说我自己光高兴,没有用。可是问题是所有人都不接受这个传达。我现在都能回想起那个场面,就是所有人都特别冷看着我。后来我就觉得特扫兴,我把东西又收起来,又把电视开开,接着看吧。那时候就是这么一个社会背景。

  文物市场真假难辨,马未都是否真的有一双火眼金睛?

  马未都:然后那个人一下就惊呆了,就觉得这是一个绝技。

  一个小碗让马未都栽了什么样的跟头?

  董倩:赔了夫人又折兵。

  马未都:对。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张哉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