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欲往何处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学期刊欲往何处去
2009年01月09日 17:17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文学期刊是园地,是精品……”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用诗人语言,“高悬”出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理想定位。期刊主编们笑言,“我们曾经阔过”,但随着信息多元化、阅读媒介多样化的趋势加深,文学期刊不可避免地面对发行量萎缩、文学功能减弱等问题。面对当代文学的急剧转型,近千种中国文学期刊的走向和发展成为《十月》杂志社牵头主办的“兴义论坛”的唯一话题。

  各地政府对文学投入远远不够,是文学期刊心头永远的“痛”。几十年来一直在文学期刊做编辑的《长江文艺》总编刘益善说,“各地对戏的投入动辄上千万元,但只要给我们期刊二三十万元,境况就大大改善,就可以培养一批作者,产生一批作品。”他的观点得到广泛支持。

  《诗刊》副主编李小雨曾对中国当代期刊作过细致调查。她说,随着经济形势飞速发展,文学期刊出版周期长,难度增加,发展不平衡,“除了广东全额拨款、期刊编辑享受公务员待遇外,绝大多数文学刊物都是差额拨款。文学在转型,如何保持大众话语力量,在营销结构和内容上创新并赢得读者,是期刊要解决的难题。” 《十月》总编王占军的总体感受是,尽管文学期刊活法和状态不尽相同,但各有其道,基本生存不成问题。

  《芳草》总编刘醒龙的观点是“文学期刊小发展就可以了,不必求大。”他说,“整个大西南拥有数不清的美景,但大多不为人知。文学期刊也是这样,尽管圈内热闹,办得很讲究,但传播越来越小众。这是客观现实。没关系,只要存在就有未来。”

  与会者认为追求市场份额之外,坚守文学阵地、加大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对于文学期刊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90年代以来,文学刊物一直在追求最大市场份额,《大家》登场,重新复会的《芳草》、《西湖》都令人耳目一新,它们是文学期刊发展的黑马。”《黄河》主编张发说,“尽管《黄河》发行量不是太大,但我们依然办得兴致勃勃,因为作为省级文学期刊,我认为还应以发现、扶植本省文学新人为要责。把文学队伍组织好,文学期刊就找到了生存价值。”

  记者 刘琼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