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窦文涛才是真正的主持人 2008山寨最有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梁文道:窦文涛才是真正的主持人 2008山寨最有趣
2009年01月12日 16:1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梁文道、陈丹青两个“光头公共知识分子”抢尽全国图书订货会风头——

  1月7日至10日,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1月7日,国内最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陈丹青、梁文道分别推出新书《荒废集》和《常识》。一个是有“老愤青”之称的著名艺术家,一个是凤凰卫视的名嘴,两人的新书备受关注。而两个“光头”名人的对话更是吸引了全国媒体无数的“长枪短炮”,成为全国图书订货会最为火爆和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两位“公共知识分子”谈读书,也“八卦”美女范冰冰,后者则成为国内众多娱乐新闻的头条。可两位名人备受关注的新书究竟有多少干货?陈、梁人同时出书,对话之余,两部新作分别在对方眼中有何地位?这些很少有人去详细了解。结束对话之后,记者对两人进行了采访,与他们详谈了关于新书、关于阅读以及关于过去了的2008年的文化轶事。

  梁文道:

  《荒废集》文字很讲究

  谈到陈丹青新作《荒废集》,梁文道表示,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该书依然显示了他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书中三篇再谈鲁迅的演讲以及回顾上世纪70年代的长篇随笔,是最值得期待的文字。

  梁称,“我最在意的是陈先生每本书里面的节奏感,这个节奏感是由什么地方形成的呢?首先是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的东西,就像并置,是放在一起的,而且最妙的一点,我很喜欢一个效果,就是他自己的文章跟访谈穿插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妙的事情。因为,陈丹青写的东西看得出来是在慢慢写,他的文章是有一种特别像在说话的感觉,其实非常直接。他用的文字,我看得出来是很讲究,但是那个语气是直接的。”

  梁文道将自己与陈丹青写的东西做了一番比较,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匠,因为做媒体的,所以他的写作基本上是很迅速的,就像一个工匠。

  陈丹青:

  《常识》时评很专业

  《常识》是梁文道在内地出的第一本书,内容是他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关于书名,梁文道这样解释:“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就《常识》一书,陈丹青表示,“还没看完,我跟他差很远,我是昨天晚上第一次目睹这本书。其实书里的有些文章都看了,其实只要梁先生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我都会看。”

  陈丹青说,“我觉得梁先生非常专业,我是业余的,第一,我白天都在画画,都是零碎时间在写,另外我写得很慢,改的地方非常多。他非常迅速,短兵相接,会立刻对昨天甚至今天发生的事情有反应,他会让人立刻想到梁文道怎么说,他现在已经起到这个效果,但是弄成书还是好的。他自己谦虚,说时评会被迅速忘掉,事情过了时评也忘了,这是一面;另一面,做成书,和报纸、网络还是不一样,因为我相信,一篇文章得读上两三遍以上才算是读,做成书,可以这样读。”

  对话梁文道:

  曾是“小混混”,不读课本读川端康成

  “我只是一个读书人”

  广州日报:怎么想到要在内地出版《常识》这样一本书?

  梁文道:其实,我一直想在内地出一本书。这些年,我写了很多时评方面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在内地的报纸上发表,之前一直又和出版社的朋友商量结集出版的计划,但一直没有出,因为时评这个东西很容易过时,与杂文不一样。后来我根据选出来的时评拟出了一个结构,让这些文章有了脉络,前面为国内近3年最为关心的一些时评,后面为国际上的一些话题。

  广州日报:你是窦文涛嘴里的“知道分子”,也是凤凰的名嘴、教书、搞出版,还是香港两个剧团的董事局成员,拥有这样多的身份,你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

  梁文道:要说界定身份,我可以肯定地说,其实我就是一个读书人。今天的读书人和古代的读书人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习惯把人分成几类,读书人和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不是别人给你认定的,这是一个身份,是需要自己来主动承担一个读书人应该要做的事情。

  作为读书人,我觉得我会死得很早,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干而且能够干的。你做得越多,你的能量就越大。有些人可能很好奇,你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儿。答案是:你做的事儿越多,你能做到的事儿就越多,所以我认为读书人才是一个身份,我喜欢读书,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

  “混混”老大推荐读川端康成

  广州日报:你说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可好像你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好,甚至台湾所有的中学都不收你,为什么?

  梁文道:我出生4个月,就被抱去了台湾,在那里一直长到初中毕业。彼时台湾很多帮派,文道14岁时,认了十八九岁的大哥,跟着老大上街吃啊喝啊赌啊,当然也有打架。两群小混混约好了时间,到某个中转车站碰头。车站旁正好有个书店,若是到得早了,我便闪进书店,边看书边等。时间一到,嘴里吼着“你们找死”,就拿着棍棒冲出门去。

  台湾的小混混不读课本,不等于不读书。事实上,我开始读川端康成,就是“混混”老大推荐的。我本人更中意哲学,初一就开始读殷海光,读胡适,读罗素。初中毕业后,因为有被警察收容过,没有高中愿意收我才被父母接回香港。

  广州日报:梁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写时事评论?

  梁文道:我开始写评论是在1988年,但是那个时候我主要是写艺术评论、文化评论,偶尔也写一点时事,那时我只有十七八岁。真正很密集的写是过了2000年之后。17岁那年,我已是左派先锋青年。有人对我说,你那么多意见,就自己写点东西啊。就这样,我开始写时评了。

  广州日报:2008年茅盾文学奖比往年更加受到关注,你怎么看茅盾文学奖?

  梁文道:很多人谈麦家的《暗算》,我发现当我们做书评的人介绍书的人谈到一个年轻作家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字眼是什么?是成熟。说他已经很成熟了,或者说他太年轻所以还不够成熟。我觉得这是做书评的人的一个惯性,因为要凑足字数,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就拿岁数开始谈下去,对80后那些作者都是这样对待。当然说这句话的前提是觉得自己够老才会这样说,但是太多类型化的思考。前几年我们讲于丹,讲易中天也是这样,一来就说于丹不是学者如何如何,人家也没有说她是个专家。动不动就联名抵制,这也是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现象。

  窦文涛才是真正的主持人

  广州日报:听说《文道,非常道》停播了,是真的吗?

  梁文道:是的,这个栏目已经停播了。据说是因为没有广告,其实听别人说这个节目的收视率还是挺高的,当然,我在凤凰卫视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与窦文涛和胡一虎这些真正的主持人来对比,我不是专业的主持人。节目停播以后,我已经有很多精力来做开卷8分钟。作为读书记者,你能了解一个读书人能做读书节目,其实也是一件快事。

  广州日报:在内地的第一本书已经出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梁文道:我将陆续出一些书,主要是讲读书和文化的东西,比如“露点”现象、电子游戏以及一些思潮方面的东西。

  山寨文化反映

  中国大众文化的调侃性格

  对话当天,同是光头的陈丹青一改过去的中式着装,一身西服,还配一条蓝色围巾。梁文道笑称,“穿西服的陈丹青仿佛不是真的陈丹青,成了山寨版的陈丹青。”从这个话题聊开来,梁文道认为2008年山寨文化最有趣。

  梁文道说,“山寨首先想到会翻版、模仿、抄袭,但是更有趣的是,山寨文化看到整个今天中国大众文化的调侃性格,比如像央视办春晚,有人要搞一个山寨春晚,然后大家很高兴,觉得很有创意。”

  梁文道认为,这个事情分两面看,一方面大家都在拿今天的主流的文化或者上得台面的东西开玩笑,这恰恰表示今天的主流是多强大,强大到一个程度是大家都想颠覆它。可悲的地方或者让人难过的地方是,我们最有创意的东西,最能够发挥我们想象力的东西都是想办法怎么去调侃。我们怎么样能跑掉,我们没办法离开它。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