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杜致礼一见钟情 爱国"有生应感国恩宏"(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杨振宁与杜致礼一见钟情 爱国"有生应感国恩宏"(4)
2009年01月21日 0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7年11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应邀参观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并于当天下午在中国科技大学东区礼堂作《1957年宇称不守恒在物理界所引起的震荡》的演讲。图为已年过八旬的杨振宁先生为科大学子作报告。 中新社发 张娅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陷入高度紧张,敌对的情绪让不少身在美国的华人,迫不得已和家人断绝了关系。然而杨振宁对家人却表现了不同的态度。

  杨振宁:我的态度是觉得,我跟我父母兄弟姊妹通消息天经地义。我不怕人来找麻烦。所以我一直是通消息的。有时候打电话,你可以想象得到在五十年代打电话,第一电话不像现在这么听得清楚。第二两方面都紧张,所以我记得有时候过年的时候打电话,打了五分钟,讲来讲去其实就是说你听见没有,你听见没有。老是讲这个,其实并没有多少的。两边的情绪其实也都挺紧张的,一方面又很紧张一方面又听不清楚。所以其实讲完了以后觉得没讲什么话。

  这样的电话联系远远解决不了对家人的思念之苦。尤其是杨振宁知道父亲生病住进了医院,更是思之心切。1957年,就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前期,父子二人终于在日内瓦得以见面。

  陈晓楠:那当时对您来讲,父亲第一次和您见面的时候,那已经是离您等于是离开国家离开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时间了,当时你们两个父子两个人在日内瓦见第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杨振宁:刚见面的时候就我刚才讲的是非常冲动。我父亲的表情也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都表现在他的脸上。那么然后几天呢,就是大家都神情很紧张,因为要讲许多亲戚朋友的事情。然后渐渐的才平息下来。

  这张珍贵的合影就是1957年在日内瓦见面时拍下的。这是杨振宁赴美十二年后第一次见到父亲,也是父亲第一次看到儿媳和孙子。父亲临别时写了两句话送给杨振宁: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这句话在日后成了杨振宁一生的激励。

  后来的几年中,杨振宁又有机会与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会面。他了解到,其实父亲从第一次见面,就有一个欲言又止的想法。

  杨振宁:我父亲出国这件事情呢,是我父亲是通过统战部接洽的。……

  父亲当然希望杨振宁能够回去报效祖国。可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在这种情况下,让杨振宁放弃他已经很有成绩的学术研究,父亲又实在是难以启齿。

  杨振宁:我父亲自己是一个冲突,我妈妈就比较很清楚,她说不要回来,我自己呢,当然是也有这个冲突。

  除了不愉快的讨论,父母所描述出来的中国,与杨振宁在美国看到的报道也是大相径庭。

  陈晓楠:当时在美国的时候,您知道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那些变化,自己的家庭所发生的那些变化吗?

  杨振宁:有一天晚上我父亲就跟我介绍中国怎么样,他说中国现在怎么好,怎么好。他说从前中国一根针都不会做,这是事实。他说现在不但是针可以做,可以做桥可以做飞机。

  陈晓楠:1962年,杨振宁在日内瓦再次和父母以及弟弟杨振平见面。没想到,弟弟一出机场就遭遇了检查。不但所带的箱子要检查,甚至还要脱掉全身的衣服。而1964年他们一家人在香港见面的时候,隔壁住的也是以保护他们为理由的警察。杨振宁猜测这些都和他当年的核物理研究方向有关系。不过即使是这样,杨振宁并没有放弃每一次和家人团聚了解中国的机会。直到1971年,中美两国的关系出现了解冻的迹象,杨振宁赶紧打了一个报告联系回国探亲的事。生怕晚了一步,时局又会变了。

  杨振宁:中国大使馆给我的签证不是在美国的护照上,因为中国不承认美国,美国不承认中国,所以它另外有张纸,一张白纸。上头贴了我的相片。然后说是这个人的,允许回国。也没说这个人是谁,当然讲了名字。没有说我是什么国的公民,就说是准许这个人到中国探亲访问。什么时候进中国,什么时候离开。

  就是这小小的一纸签证,载着杨振宁回到他阔别了二十六年的祖国,回到了这片与他的生命有着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土地。

【编辑:宋方灿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