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麦家谢有顺谈文学:放逐诗人 小说家返故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阿来麦家谢有顺谈文学:放逐诗人 小说家返故乡
2009年02月02日 16:01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缘起

  作家:漂泊与返乡的纠结

  2009年年初,《麦家文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出文集对麦家不是第一次,但是在杭州举行文集首发,对于他本人则有特殊意义——这意味着一个十七岁就离开家乡富阳,在外漂泊数年的作家,最后终于决定返乡,从一个差不多已经定居成都的作家,变成地地道道的杭州作家。作家与故乡有什么样的隐秘联系?为什么许多作家宁愿漂泊而迟迟不愿返乡?这一串有趣的文学话题由《麦家文集》牵出来,由专程从成都赶来参加文集首发式的作家阿来以及广东评论家谢有顺与麦家本人一起探讨——他们共同亮相于杭州的文澜讲坛,有了一次同行加朋友式的文学互动。

  作为第一读者,读到这份长达一万多字的速记资料,深感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虽然围绕着《麦家文集》的出版而做,谈话的内容却极为宽泛而有延展性。它甚至展现出一个作家轻易不会被碰触到的那一面,又都与文学以及对文学的理解密切相关。

  就麦家而言,尽管因为《暗算》广受关注又备受争议,但他似乎一直没有等到一个机会,为他的文学作充分的解释与表达。甚至让大家知道,除了《暗算》,他还有私自十分珍爱的神秘《黑记》。另外,《麦家文集》中的其他小说,也同样可圈可点,把它们综合起来打量,才能了解一个全面、立体的小说家麦家。

  这样的麦家,到底是通俗类写作还是纯文学写作,结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通过一套文集的阅读,人们更能清晰地看出,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左右探试,直到后来道路才越来越明晰。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在这条选定之路上走得够远、够独特。

  在外漂泊十七年,故乡对一个作家到底还有没有诱惑,麦家用自己的选择证实了诱惑的存在。但是漂泊对于作家的意义,也在这次谈话中被作家阿来特别提到。

  因为篇幅原因,我们仅选取了谈话的一部分,主题就是“文学与故乡”。

  ——编者题记

  作家与故乡,一种神秘的牵连

  阿来:作家归故乡,是一种归宿

  主持人:我们今天一个主题,是文学与杭州,为什么确定这样的一个主题,当然是因为麦家先生多年漂泊在外,现在终于回来了。但这样的话题会不会让阿来老师心情比较复杂呢?他们在成都是好朋友,一对文坛兄弟,现在麦家突然撤了,回家了,阿来会不会有点孤单,怎么看待这样一个事情?

  阿来:我觉得一个作家回到故乡,也是一种归宿吧。我相信杭州这样的城市本身有一个比较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里出去的作家想回来也很正常。提到杭州,我就会想起两个人,一个就是老在我旁边唠叨的这个人(麦家),他这种唠叨很舒服,老唠叨一件事情。还有另外一个人,明末散文家张岱。我自己的母语不是汉语,我对汉语操控得很漂亮干净的人非常崇拜,张岱就是我心目当中的一位大师。

  有些时候,大家在谈论中国文学的风格时,经常把杭州和成都放在一起,觉得这两个城市都比较休闲。但是我经常看到差别,我在成都经常嘲笑成都,我觉得成都的休闲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消费自己,这是受地理条件限制。它旁边都是乡村,都是文化水准、经济水准比较低的地方,所以只能是自己消费自己。杭州不一样。杭州旁边有上海、宁波,杭州的休闲是要给别人提供消费的,因为有外在压力,所以它会努力去提高。麦家离开成都,回来这儿,可能有这个因素吧,他也想努力提高自己。我眼中的麦家,是个爱唠叨的人,很固执,一个事情一定要想明白,就像他的小说,也就是在这么一个狭小空间里,有一个事情一定要去详细弄清楚。而成都人的性格不是这样的,成都人觉得有这么一个意思就行了。这一点上,麦家确实不是成都人,他身上的爱唠叨、固执这些东西,在成都是不和谐的,回到杭州后,我想这个城市会帮助他把这些特点发挥得更好。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