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在上海,他比小沈阳更火(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在上海,他比小沈阳更火(2)
2009年03月16日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年“上海活宝”复出

  周立波的滑稽天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上海人所公认。他年少成名、功底扎实,被称为“上海活宝”。学者余秋雨曾夸他,“上海50年才能出一个姚慕双和周柏春(滑稽界泰斗),但要100年才出一个周立波。”

  周立波脑子活泛,却年轻气盛。23岁那年,他因出手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而被判刑,从此告别滑稽舞台。十多年中,他坐牢、下海、经商、吃官司、出国,摸爬滚打,历经坎坷。

  圈内人都认为,带着一身喜剧细胞的周立波去做生意“实在浪费”,几个朋友也在不断劝他回归舞台。2006年7月,周立波的好友、京剧演员关栋天的一席话终于说动了他:“回来要趁早。现在老一批的观众还记得你,如果再晚几年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快40岁的周立波再三考虑,终于下定决心复出。

  而“如何复出”自然成为一大问题。关栋天不赞成他再像以前演滑稽剧那样跟别人合作,“现在上海滑稽界能跟周立波搭上手的人基本没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什么样的形式既能吸引观众,又能最大范围地发挥周立波的个人风格呢?关栋天、沪剧名家孙徐春和周立波三个人开始坐下来讨论。

  一次,关栋天忽然想到了栋笃笑。栋笃笑是广东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类似美国的脱口秀,一般是一个演员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讲笑话,随意谈论新闻,调侃明星。黄子华、许冠文等演员都做过知名的栋笃笑表演。

  此前,从来没有人试过用上海话讲“栋笃笑”。大家一致觉得周立波能够做得到;而且他也更适合一个人自由地表演。三个人开始热烈地讨论如何对这个表演样式进行概念包装和定位。既然要立足于上海市场,周立波想出了“海派清口”这个概念。

  关栋天提出,周立波的表演要定位在剧场,坚决不能轻易上电视和走穴。“他要保持神秘感,不能造成‘透支’。给市场一个期盼,才能引导观众走进剧场。”关栋天说。

  在对笑料的把握上周立波是小心又小心。为此,他找来一些滑稽界的同行和专家给自己把关。

  在演出之前,他登门拜访了上海曲艺家协会前副主席徐维新,请他为自己的表演把脉。上海滑稽界的许多朋友也都纷纷帮忙出主意。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建议他如何抖包袱、调整噱头;严顺开等老一辈滑稽演员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在周立波背后的“大智囊团”对“海派清口”进行集体包装的同时,关栋天则利用自己在圈内的人脉关系,联系演出公司、要批文。“坦率地说,当时大多数公司都不太看好他,因为这种类似脱口秀的形式连剧本都没有办法写,演出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关栋天回忆说。

  最后,周立波与SMG的东方之星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筹备第一场“海派清口”秀。在演出内容上,他决定“正理歪说”,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当年怎样把未来的老丈人打伤及过去十多年的经历,以吸引大批好奇的老观众。

  上海媒体也纷纷捧场,“曲艺多了一个样式”“浪子回头金不换”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但是,对于这个新形式到底能够走多远,大家都没有什么信心。

  2006年12月1日,周立波的第一场表演在兰心大剧院举行。令人吃惊的是,门票销售一空。观众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滑稽剧迷,大家都想看看,当年的“小滑稽”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周立波一开始还有点忐忑,但刚走上台,观众就迸发出一阵笑声。他说:“我还没说,你们笑什么笑?”观众哗地一声又笑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观众送了一束花上台,对他说:“你终于回来了!”

  在表演过程中,他注意到台下前来的观众里有4台轮椅。直到演唱《再回首》的时候,周立波终于不能自己,失声痛哭。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