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于丹步周杰伦后尘 把传统文化娱乐(愚乐)化(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肖鹰:于丹步周杰伦后尘 把传统文化娱乐(愚乐)化(2)
2009年03月19日 15: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于丹〈庄子〉心得》:谁的“庄子”?

  自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庄子》以来,学界和大众抨击于丹严重误解、扭曲庄子思想的声音就持续不断。2007年,我曾为撰写批评于丹的专文《中国学者为何“不学而术”?———兼谈“于丹现象”》(《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1日)用心研读过《于丹〈论语〉心得》,以读此书的心得,我认定不读《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也可料知其中连篇累牍的错误和愚乐。然而,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自勉,专嘱学生从图书馆借来用心研读再三。坦率说,尽管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读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的心得,还是一场空前未遇的劫难式心灵洗礼。

  此书令我第一大吃惊的是于丹从讲《论语》到《庄子》的超人的“淡定”。这个“淡定”表现在于丹面对学界持续的严正批评所做的两个坚持:第一,坚持“用古人说话”,无论孔子、庄子的原意是什么,都用他们来宣讲自己的“心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歪曲他们的原意,甚至不惮修改其文字、语句;第二,坚持以“百家讲坛愚乐经典”的模式向听众和读者炮制“心灵鸡汤”。从《于丹〈论语〉心得》到《于丹〈庄子〉心得》,其立意、主题和叙述结构,都是“一以贯之”的,乃至于我初读后一本书时还以为错借了前一本书。换言之,只要将书中的“庄子”换为“孔子”,将“庄子”的故事换为“孔子”的故事,《于丹〈庄子〉心得》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于丹〈论语〉心得》。读《于丹〈庄子〉心得》,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于丹心得”的“孔子”化装成“庄子”再度粉墨登场,仔细地辨别,又可看到缕缕“于丹心得”的“老子”的幽灵。虽然书中屡称“庄子云云”,却见不到我读《庄子》原典或自郭象直至近世冯友兰诸先哲论著中的庄子的影像。当然,无论“孔子”、“庄子”或“老子”,在这本书中都扮演着为当代职场或考场中挣扎的苦闷之徒做心理慰安的济世郎中的角色。如果我们一定要从《于丹〈庄子〉心得》看到一个“庄子”,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于丹心得”的功利而媚俗的“庄子”,一个由于丹操纵的兜售廉价人生道术的“庄子”。这个“庄子”与《庄子》中的庄子完全无关,也与两千余年来滋养着中国文化和艺术心灵的庄子无关。

  在《于丹〈庄子〉心得》中,有如下篇目:第4章“认识你自己”、第5章“总有路可走”、第7章“坚持与顺应”、第9章“心态与状态”。在这些篇下,于丹大讲“认识你自己”和“坚守自我”是通往人生福地的必由之路。研修过中哲史的学者都知道,与孔孟哲学主张教化民众、以礼约人的仁学理想相反对,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绝学弃知,返璞归真。庄子讲人生的解放之途,就是通过“心斋”和“坐忘”,实现自我遗忘而使自我的生命完整地回归于造化运行的大千世界,即实现他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对于庄子,人生的根本幸福不仅不是来自于所谓“认识你自己”和“坚守自我”,反而是自我意识(“有我”,物我分别)导致了人类个体的生命真性的丧失,导致了与生俱来的困苦和劳役。老子在庄子之前已有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十三章》)庄子循老子之路而又加以改进,主张人生解脱之道是以自我身心俱忘而浑然与天地万物一体。他的逍遥游的人生理想的真义,即在于此,用他的话说,就是“旁礴万物以为一”(《庄子·逍遥游》)。“我”明明是庄子全力要消除的人生障碍,在于丹的“心得”中却被尊奉为要认知、坚守的人生福地。这是于丹教授的无知,还是愚乐?

  读《于丹〈庄子〉心得》可见,全书充斥着对庄子义理、命题、概念的误读、歪曲,错误连篇,凡涉及庄子,几乎找不到一页没有歪曲或误解的。比如,她解释“旁礴万物以为一”说:“这个神人啊,他的道德啊,可以凌驾万物之上,将万物融合为一体。旁礡,就是磅礴。连叔用了一个流动人心的词:‘旁礴万物’,其实,就是让自己成为天地至尊。这种磅礴万物不一定借助神仙功力,这往往指的是我们的内心。”(P25)这则话表明,于丹根本不懂庄子之意。“旁礴万物以为一”本是指物我浑然一体、天下大同的境界,以此,庄子又如何期望“凌驾万物之上”、“让自己成为天地至尊”?在解读庄子论人生短暂“若白驹之过郤”时,于丹如是说:“人生百年。我们生命里面的这一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用庄子的比喻来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好像是一匹白马从门缝里跑过去,那样倏忽一瞬一样。”(P77)一匹马(无论黑白),如何“从门缝里跑过去”,而且还是“那样倏忽一瞬”?常识告诉我们,无论在庄子的时代,还是我们的现实,这都是不可能的!这大概只有在“于丹心得”的“天堂”中可以实现。这种类似的错误,在于丹此书中不胜枚举,它们反应的不只是于丹是否懂得庄子的问题,而是以“传播国学”为使命的于丹教授是否懂得常识、尊重常识的问题。与其学理、常识错误相伴的是,于丹此书中的天女散花而令人应接不暇的语病。在上面引的这句话中,就有两个语病:“整个时间的流程”是什么?怎么计算?“倏忽一瞬”,“倏忽”和“一瞬”都是指一刹那间,即知觉中不能再分的最小时间单位。“倏忽一瞬”,难道还有“绵绵一瞬”?

  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对孔孟老庄诸子思想的张冠李戴和错误嫁接,也时常令人惊怖啼笑。在此书第54-55页,于丹两次讲“儒家追求‘杀生而取义’”。此话令我惶然若丧,以为自己往昔对孔孟所知根本错了,因为“杀生而取义”翻译为通行白话,就是“反生命恐怖主义”。重温《论语》和《孟子》,才知于丹教授将孔子说的“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和孟子说的“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窜讲为“杀生而取义”,生生将儒家的“仁义”学说篡改成“恐怖”学说了(当然,还如蒙牛公司在“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一样,于丹教授在这个“于丹心得”的创新命题中添加了佛教的否定性用语“杀生”———佛教反对“杀生”)。在《于丹〈论语〉心得》中,开篇一章的标题就是“天地人之道”,这是把学生子思的思想安到了先生孔子的头上。孔子(《论语》)讲“天道”、讲“人道”,但是不讲“地道”!“天地人之道”出自子思所著《中庸》,是对孔子“天人之道”的发挥,所谓“人与天地参”;《易传》进一步阐发子思此说,所谓“兼三材而两用之”。在《于丹〈庄子〉心得》中,于丹教授故伎重施,在第10章“大道与自然”中,大谈庄子说“大道合乎自然”。在《庄子》一书中,“自然”一词出现8次,不仅无一次涉及这个命题,而且无一次以“自然”论“道”(大道)。老子曾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十三章》)一说。于丹所谓“大道合乎自然”,就是出于老子此说。她将它强加于庄子,只可说这是于丹教授“假李为庄”的“心得”。而且,明审的读者会注意到,“法”和“合乎”是不同义的,因此,于丹的“大道合乎自然”只是对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貌合神离的戏仿。

  钱穆指出:“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庄老通辨》,三联书店,2005年版)徐复观也说:“庄子不是以追求某种美为目的,而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为目的。但他的精神,既是艺术的,则在其人生中,实含有某种性质的美。因而反映在艺术作品方面,也一定会表现某种性格的美。而这种美,大概可以用‘纯素’或‘朴素’两字加以概括。”(《中国艺术精神》)钱、徐两先生所论,实为精辟之见。《于丹〈庄子〉心得》全书以“人生修养”为主题展开,但既无一处涉及庄子人生的“素朴的美”,更只字不提及庄子美学。这表明其作者于丹对庄子生命精神的根本隔阂。因而,韩美林质疑以周杰伦为偶像的于丹是否懂得庄子美学,不仅表现了韩先生对庄子精神的洞见,而且的确直击了于丹的要害。

  概括地说,充斥《于丹〈庄子〉心得》一书的错误,表明于丹不仅在学理上根本未入庄子哲学堂奥,甚至其对庄子的皮毛之见,也是歪曲多于正识。退而言之,《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言不成句,句不成篇,篇不成书,是一本无知无畏的愚乐大众的劣作。学术界对此书的严正批评至今不绝于耳,但于丹从无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场合认错和道歉;两本错误累累的“于丹心得”反复重印,发行量巨大,于丹对其中错误却只字不改!于丹一再声称她“传播国学”奉行“三鞠躬一握手”原则。这就是:向古圣先贤一鞠躬,向读者观众一鞠躬,向媒体一鞠躬,跟与所有与其“探讨”的人一握手。(王志:央视访谈《面对面》)试问炮制如此“心得”而且拒不认错的于丹教授的“三鞠躬”可能有一丝诚意吗?如果古圣先贤有灵在天,将怎样应对这位于丹教授的鞠躬呢?我真不知道孔子会有如何态度,但我可猜想庄子的笑纳。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甚至“在屎溺”(《庄子·知北游》),“以道观之”,他必笑纳于丹的鞠躬和《于丹〈庄子〉心得》。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