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三不”:不过生日 不赴宴请 不出全集(7)——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任继愈“三不”:不过生日 不赴宴请 不出全集(7)
2009年07月17日 10:41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任继愈与家乡平原的藏书缘

  文/韩信 贾曼

  在平原县图书馆,辟有一间专门的图书室,门口“任继愈赠书”五个大字熠熠闪光。这间图书室里,藏着任继愈先生十多次捐赠的7000册私人藏书,价值上百万。这里,成为平原读书人心目中开放的“天一阁”,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一堆堆古旧的书籍中,继往开来。

  任继愈先生的书房,古典雅致,书香袅袅,深具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情致。

  上世纪80年代,任先生逛旧货市场,看到清末大藏书家澄庵的书柜堆积在古旧家具中,无人问及。任先生仰慕澄庵的藏书,便花钱把25个残破的柜子买下,修理完好,摆在自家的书房、花厅中,于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9月,在先生的书房里,当笔者羡慕先生的书柜古意风雅之时,老人却为澄庵的藏书散落民间而唏嘘不已:澄庵是清朝的大藏书家,可家中并无子弟将学问继承下来。及至澄庵家道中落,所藏之书也和主人的命运一样凄苦。澄庵的子孙为了谋生,纷纷把古书卖了度日,就连书柜也被送入了旧物堆里,这25个柜子也只是澄庵藏书柜中的一小部分。笔者细看这些书柜上的编号,果然号码断断续续,相差甚远,不免有些感伤起来。

  中国旧时的读书人,均为自己的藏书担忧。人去了,书怎么办?若子孙像先祖一样,嗜书如命,一心问学,是藏书又遇明君;若子孙不良,书的命运则如落进烟花巷里的大家闺秀,自此生死由命,其运未卜。

  任继愈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主持编纂的《中华大藏经》、《中华大典·哲学典》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大阅览室来盛放的。能编出这些书的人,必然是可以无酒、无肉但不能无书的书虫。任老一生所资,均用来买书。可这25个古朴的书柜中所存放的,仅是任老著作和藏书的一小部分。任老大部分的藏书,都送到了家乡平原县图书馆。任老的儿子任重在北大任职,任老的学生分散在世界各地,任老把自己的藏书送给养育了他的家乡,是希望为故乡的孩子们在中国文化的养心斋里掌一盏明灯,让他们走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任老的藏书,有些堪称国宝级珍品,可他悉数献出,由此可见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于是,录一段任老当日谈起家乡的原话,让最质朴的语言还原最真挚的情感:“1928年,济南被日军侵占。我不能在济南升中学,便回到老家平原县中学读初中。我三岁离开老家,十三岁再回来,故乡情况比较生疏。当时,平原县里只有初中,且已办了两届,我是第三届入学的,称中三班,每年只招收一个班,约为四十人。平原县是个穷县,农产品有小麦、棉、花生。有马颊河经县境流入渤海。因沿津浦铁路,风气尚不闭塞。任幹忱老师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平原人,家境贫寒,学费不够,休学一年,赚够了钱,又回去读书。他讲课时顺便讲一些北大教授的轶事。由于任幹忱在北大读书,接触到一些当时国内一流名家,他讲课深刻,广征博引,不像一般中学,讲明白字句,串讲一遍就完成任务。讲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把汉武帝对待文人的态度及司马迁冤案的来由讲得很充分,司马迁的愤激不平之气就跃然而出。英文老师涂某某,山东菏泽人,他喜欢讲新文学,而且多才多艺,有时也在班上朗读他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是一位才子型的老师。”

  也许,任继愈因为有了任幹忱、涂老师这样一言一笑皆学问的老师指点,求学的欲望也就格外强烈。他从平原初中走出,一直走到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又走到了北京大学,问学之路是春风相伴马蹄疾。然而,一路之上,脚步匆匆太匆匆,任继愈先生及至耄耋之年,回望往事,一直愧疚对故乡未出过一点力,十分惭愧。

  任老自言:“把藏书捐给故乡,这样心里能够踏实些。”“踏实些”,或许是一个老人在晚年对家乡真挚感情的最朴实的表达。

  那日,笔者特意奔赴平原县图书馆,拍摄任老的藏书。迟庆元馆长得知笔者来意,郑重拿出了任继愈先生写给家乡的亲笔信。

  任老的家书,笔墨跌宕,可见写信之时,任老绵绵长长的思乡之绪,起起伏伏。其中一封长信,这样写道:“赠图书馆的书已备好,希望下周的上半周来取回。近来又有三箱书捐赠县图书馆,如县里有人来京,望通知他们顺便捎回去。明年春天,还有一批书送给图书馆,到时再联系……”

  任老客居京城,儿子任重在北大上班,每日公务繁忙,无暇顾及送书之事,任老又不愿挪用国家图书馆的公车给自己办“私事”。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任继愈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每次平原县有车到北京时,提前打个电话,他便从自己的藏书中精挑细选,准备好图书,让车带回去。

  从1996年开始,《十三经注疏》、《 西学基本经典》、《中国佛教经典》、《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任继愈先生的个人藏书,搬了个家,新居是平原县图书馆。任老把自己视如生命的珍贵文史资料交给了养育自己的家乡。

  任老的每一本藏书后面,其实都深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图书馆一间锁了几道锁的房间里,笔者见到了一套乾隆版《钦定全唐文》,它是 60多年前任继愈先生用一两黄金换来的。

  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开始后撤,社会很不稳定,在北大任教的任继愈碰上了一套乾隆版《钦定全唐文》,它用20个特制的木盒保存,字迹清晰,纸张保存非常完好,爱书更爱藏书的任继愈非常喜欢,就准备把它买下来,那时候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卖书的就不讲价钱,你想买书可以,但是不要纸币,只认黄金。任继愈没有那么多现成的钱,他就急急忙忙借了点钱,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候用一两黄金买下这套书。平原县的领导深知此书的价值,他们把这本书格外珍藏了起来。

  在平原县图书馆,还辟有一间专门的图书室,门口“任继愈赠书”五个大字熠熠闪光。这间图书室里,藏着任继愈先生十多次捐赠的7000册私人藏书,价值上百万。

  任继愈先生曾说,“如果我要再年轻10岁,退后10岁,我一定要回家看一看。”如今,先生与世长辞,此番心愿,终成遗憾。然而,任继愈在平原的藏书室,却成为平原读书人心目中开放的“天一阁”,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一堆堆古旧的书籍中,继往开来。

  本文作者系山东电视台《数风流人物》栏目编导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