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揭秘: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2)
2009年08月14日 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解说:嘉陵江畔半山上的这栋房子,原来是宋子文的别墅。抗战开始后,宋子文长期在美国从事外交事务,史迪威来到重庆后,就在此办公和居住。

  唐润明(重庆文史专家):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遭受了日本长达五年半的疯狂的轰炸,所以这个地方,因为它是富人建的房子,都有一个隐蔽的地方。因为它傍着山线,他在空中看它不一定看得见。

  但是史迪威将军来的时候,因为他是1942年三月份才到重庆,他来以后,基本上重庆没遭受什么轰炸了。

  解说:史迪威在日记里写下了,对重庆最初印象。

  史迪威日记:“有太阳的时候,这个城市还不算太坏,这里到处泥泞不堪,受过轰炸的房屋摇摇欲坠,财政部长之下,再也找不到肥胖的中国人”。

  解说:比起四年前他离开时,这个国家更加贫困和虚弱。3月6日他向蒋介石报到,在初次谈话中,他对指挥中国军队表示了担忧,同时认为可以通过进攻夺回缅甸。蒋介石似乎很赞同他的意见,几天后,蒋介石在黄山官邸,为这位新来的美国参谋长,举行了欢迎晚宴。

  张国镛(抗战史专家):当时的各大报纸都还做了一些报导,当时氛围非常友好,这是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应该说,可以说叫做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解说:但是宴会结束后,开始讨论缅甸作战时,这种友好的氛围很快消失了,史迪威提出了“让我们在日本人集结前动手”,而蒋介石的战术在史迪威听来,就只有“谨慎”二字。

  杨天石(中国近代史专家):所以这个蒋介石在重庆跟史迪威的见面,彼此的印象都不好,那么蒋呢是认为史迪威没有作战经验。而史迪威对蒋的印象,就相当坏了。

  史迪威的日记里,有句英文怎么翻译的话,怎么翻译有两种翻译法,一种翻译是史迪威认为蒋是一个固执的畜牲。另外一种翻译的译法呢,就是固执的家伙。

  解说:无论这句话如何翻译,蒋介石和史迪威也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第一次军事合作,就以这样的方式开场了。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料到,日军在东南亚的攻势,会如此强大而迅速。

  英军在节节败退,对于遥远的远东殖民地,英国看来已经没有能力保卫了。

  James Bradley(《父辈的旗帜》作者):英国人看到日本人打中国人,他们想,中国没有什么出色的军队,而我们是大英帝国的军队。如果日本进攻我们,没问题(让他们来吧)。但日军很快攻溃了英军,这让温斯顿•丘吉尔非常震惊。

  解说:此时,日本对缅甸志在必得,占领缅甸,便能切断滇缅公路,困死中国,迫使重庆政府投降。同时西进印度、中亚与希特勒“会师”。

  在这种形势下,中美英在缅甸联合打击日军的入侵,就显得迫在眉睫。此前由于担心中国军队,进入缅甸而影响英国在当地的势力,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的态度,反复无常。

  但此时,英国恳求中国军队立即南下,而经过史迪威的反复劝说,蒋介石终于下决心,增派更多的部队开赴缅甸,保卫滇缅公路。同时决定让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作战。

  3月19日,在史迪威59岁生日那天清晨起来时,他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并非大势已去”。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表示“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中美军队一起攻入东京的时候”。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