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揭秘: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4)
2009年08月14日 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John Easterbrook(史迪威外孙):蒋介石自己都说三个中国师,甚至可能都顶不上一个日本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消极态度,不要冒险,不要进攻,因为那样会失去更多军队。

  解说:史迪威一直敦促中国军队,而到了3月29号日军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同古。并从同古和卑谬之间穿过,直接对中国军队和英军的内侧造成威胁。

  倪乐雄:杜聿明当时就凭这个经验,就觉得不对劲,再这样打下去,戴安澜已经被包围如果是一个师团的话,怎么可能把我们包围起来,打的那么艰苦的,所以他违反了史迪威的命令,下令让戴安澜突围。

  王楚英:那一晚就拍起桌子来,史迪威讲你不听我的,我军法从事,杜聿明讲了,我是中国政府派的指挥官,我对中国军队官兵的生命,我直接负责。

  解说:3月20号晚上,在22师的掩护下,200师从同古突围,200师顽强支撑了十二天,阵亡一千多 人。同古战役后,蒋介石飞到腊戌,安抚愤怒的史迪威,他指派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协调史迪威和杜聿明的关系,并召集中国军官,要求他们必须无条件听从史迪威的指挥。

  同时还刻了一枚中国撰书的印章给史迪威,上面的头衔是“同盟军总参谋长”。后来有军官说当时不管委员长是怎么说的,印章中的参谋表示史迪威是顾问,而不是指挥官,因此他们也只能这样看待他。

  当盟军还在讨论指挥权的时候,日军星夜兼程,向北部挺进。几天后,伊洛瓦底江一线的日军突破了防线,直逼西线的英军。这样的形势让盟军措手不及,而就在此时,蒋介石发来了一封电报。

  John Easterbrook:史迪威收到蒋介石的一个命令,命令说,我知道缅甸有西瓜,我要你给每四个士兵发一个西瓜,发给中国士兵。在这种抵御日本进攻的关键时候,怎么能满脑子都是西瓜的事呢?这表明蒋介石事无巨细,都要对前线的一举一动进行干涉。

  解说:缅甸危在旦夕,史迪威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蒋介石的干涉,而这时候发来这样一封电报,让史迪威 对蒋介石更加蔑视。后来此事被公开,蒋介石的愤怒也可想而知,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军实施了一次秘密行动。杜力特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 空母舰起飞,向东京,横滨等地的工厂和军事设施进行轰炸。随后企图飞越东海,并降落在中国境内的机场。

  但因为油料耗尽,这些飞机都坠毁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日军对中国人救助美国飞行员的地区,展开了惩罚性扫荡。

  张国镛(抗战史专家):蒋介石自己认为他好不容易就是靠这些地方,保留他在所谓前线的部队,以后就是我们所说的会直接,包括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他都可以直接拿下来。但是这一次日军的进攻,却摧毁了他的整个战略构想。

  解说:这次行动的初衷,是鼓舞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军民的士气,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付出代价的是中国人。而在行动前蒋介石对此一无所知。

  张国镛:他进一步认清了,美国是为他国家服务的,也就是所谓盟国呢,都是为各自利益服务的。

  解说:此时在缅甸的所谓盟军官兵,更加孤立无援,他们不必再朝天上看,飞机是属于谁的,因为飞机肯定是日军的。

  解说:1942年4月的缅甸战场充满变数,如果说一个月前仰光的失守,已经注定了盟军的败局。但在日军节节逼近的过程中,有没有挽回局部战场。减少损失的可能呢?杜聿明在六十年代,对缅甸战役的回忆录中提出,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

  4月20号以前杜聿明判断东线突然出现的日军,不是盟军指挥部所说的两三千人的小股部队,于是他想把中国军队的主力,往东部集结。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