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忆战友雷锋:他特有毅力 学雷锋没错(图)(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乔安山忆战友雷锋:他特有毅力 学雷锋没错(图)(3)
2009年08月27日 08: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时代影响

  时间打磨的楷模 平凡造就的伟大

  22年,雷锋的人生何其短暂?951天的部队生活,他也的确只是铁打的营盘里一名“流水的兵”。然而,这个个头不高的年轻人正是在这转瞬即逝的光阴里铸就了永恒。46年来,雷锋始终以其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成为国人一面道德反思的镜子,成为世人缅怀的道德偶像及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美联社记者曾问乔安山:“美国人可否学雷锋?”乔安山答:“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雷锋这样的志愿者。雷锋精神是大爱、博爱、人类之爱,哪个国家、民族不需要满怀爱心的志愿者呢?”

  感悟雷锋精神46载,乔安山反对视“雷锋为英雄”,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坚持己见“雷锋是楷模”。乔安山解读他的坚持: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尽管他的一辈子仅有22年。他22年所做的好事没有一件惊天伟业,都是小小不言,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所以雷锋的伟大即平凡,平凡即是可效仿的。

  雷锋改变了乔安山,而雷锋精神则影响和改变了更多的人。乔安山的老伴,初中文化的张淑芹当年主动追求乔安山,是因毛主席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她想既然领袖都学雷锋,那雷锋无疑就是好人。雷锋战友是最接近好人的人。张淑芹的爱情观代表了当年女青年的择偶取向。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说,当年铁姑娘的择偶标准即是找“像雷锋那样的人”,像雷锋那样的人即是最可爱的人。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人誉“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被选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原沈阳军区宣传干事,为雷锋留下223张影像的张峻自费制作了3万枚雷锋像章,以此嘉奖有公德、做好事的人。如他每坐公共汽车,谁给他让座,他便掏出像章并帮人戴上……

  雷锋逝后46年,曾经对雷锋精神的单一解读伴随时代进程逐渐出现了“干一行爱一行思想”、“螺丝钉精神”、“一块砖准备”等多元解构,但惟一不变的是对雷锋“助人解危济困”的认同。这一认同使雷锋形象至今不朽,雷锋精神在志愿者手中代代接力。

  如今,“雷锋精神永恒展”巡展几乎走遍了全国。而雷锋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地方——辽阳有雷锋储蓄所、大连陆军学院有雷锋雕像、连云港有雷锋板车、重庆有“雷锋精神永恒展览馆”、江西有“雷锋号”列车……

  光阴的故事

  22年的一辈子 从孤儿到楷模

  《雷锋日记》中多次出现“居然”二字,如“我居然成了一名拖拉机手”、“我居然参军了”、“我居然入了党”、“我居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我居然参加了团里的党代表大会”……居然等同意外。解放前的苦孩子雷锋做梦也想不到,他解放后的命运中竟连续收获意外之喜。

  雷锋在《我决心应召》中披露了他童年的遭遇:“我爸遭到日本人毒打,吐血便血而死。我哥在一家机械厂当童工,不仅得了童子痨,还压伤了胳膊,轧断了手指,因没钱医治死掉了。我妈带我和弟弟讨饭,弟弟饿死在妈妈怀里。妈妈在唐地主家做工时遭受凌辱,上吊而死。七岁的我给地主养十头猪,猪吃的比我还好……要是有亲人搭救我,我一定拿起枪……为爹妈报仇。”

  1959年12月3日,部队来弓长岭矿征兵,雷锋拉着乔安山去报名。乔安山毫不奇怪雷锋的选择。此前半个月,他们结伴看电影《智取华山》回来的路上,雷锋亢奋地表示参军夙愿,“我九岁就想当兵”。私下里,雷锋让乔安山目睹过旧社会在他身上留下的伤痕——咬伤(狗咬)、冻伤、手背上的三道刀伤。这些伤痕致使他在多种场合表述“要是没有共产党,我不知悄悄地死在哪条沟里了”。

  当时的乔安山对雷锋的感恩之言以时代流行语“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替代了自己的思考。今天,乔安山这样认识大哥“为什么对谁都特别好”,那是因孤儿雷锋视祖国为爹娘,视身边人为亲人,视部队为大家庭。

  雷锋入党申请书的题目是《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因雷锋报恩心切,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仅在鞍钢一年多,便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荣誉记录:3次先进工作者,5次红旗手,18次标兵及参军后“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曾任沈阳军区宣传干事,现年79岁的张峻回忆,1961年,他随雷锋从沈阳到大连作报告。一路上,雷锋就没坐过自己的座位,全在为别人帮活。今天,饱览世事沧桑的张峻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解释雷锋做好事的心态,“旧社会的苦孩子翻身了,报答党恩!”

  -本版撰文/李彦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