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趋势》作者:让世界看懂行进的中国(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大趋势》作者:让世界看懂行进的中国(3)
2009年11月20日 14:00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中国有句话叫夫唱妇随,你们是妇唱夫随。(听完我的话,奈斯比特鼓掌表示同意。)

  采访时,妻子的话显然比丈夫要多得多,多丽丝太善于说了,并且是个急性子。两人基本上是你说一段我说一段,相当默契,每人说完之后,都要相互对视并且双手相握。看上去,他们俩更像是合作者,搭档。这也许比单纯的夫妻关系更能让人亲密。

  记者:你们的资料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媒体和朋友的讲述。那么在这两者之间你更相信谁?

  奈斯比特:对于信息的来源渠道,我们并不是单纯地相信某一方,而是从一方得到的信息去向另一方求得印证。另外,我们越来越多地相信中国官方公布的各种数字,这一点我们是相信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西方的数据,然后进行对比。在我们的研究和著作里,我们还有一个做法,当我们引用官方的数据时,就直接告诉读者这是官方的数据,而不是我们自己弄来的数据。

  记者:您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相比,谁更能客观地评价中国?

  奈斯比特:有一个美国谚语说,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水,但肯定不是鱼发明的。意思是说,其实更了解中国人的是外来的眼光,外来的眼光看中国,而不是中国人自己来审视自己。我们从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已经42年了,我们既是一个外来者,同时又是一个很了解中国状态的人。我们写书既是从外至内,又是从内至外,从两个角度来看中国。我要告诉大家,我很了解中国,对中国很感兴趣,同时我又是一个外来者。因此,我们看问题的立场是很客观的。

  记者:我注意到,您的书是从邓小平的“黑猫白猫”理论开始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

  奈斯比特:面对着十多亿长期被压抑,文化程度和自尊心都不高而且贫穷的中国人,邓小平宣誓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从意识形态转向发展战略,并且重新确立了与以往不同的优先目标——为人民提供他们最急需的东西:食物、教育和希望。自此之后中国人逐渐成熟起来,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许多人的生活已经实现了小康。

  记者:您在书中反复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18位农民承包到户的事,为什么这么感兴趣?

  奈斯比特:这件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变化是中国故事中非常令人吃惊的。中国的变化是在世界大背景下发生的。西方选举的体制现在已经过时了,那是在一两百年以前通讯不发达时期所设立的,人们还需要赶着马车去与人沟通,需要有人去代表,现在是信息革命的时代,我们不需要别人去代表自己,我们可以直接知道更多的事情。

  记者:那么,你们是怎样为中国的民主下定义的呢?

  多丽丝:从一开始得到了很多材料和数据,有许多中国助手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不懂汉语。大量的工作之后,总结出中国近年来的几大变化和几大规律。但是我们还不满意。感觉在这表面的变化背后一定还有一些内涵的东西需要挖掘,后来就从纵向民主的角度来研究。从那些变化趋势,总结出了八个支柱,这八个支柱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即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我们觉得到此仍然不能满意,觉得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个独特的体系才能支持这八个支柱的理念,这就是中国的纵向民主。

  记者:你们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写一本《天津大趋势》?有这方面的打算吗?

  奈斯比特:天津代表了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而且天津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天津的未来更有持续发展的前景。如果要研究天津,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在天津的经历,要从内部体会天津的生活和发展。不是一个从外到里的角度,而是从里到外,从下向上的角度来描写天津,这是一个需要更多时间去计划的事。

  本报记者 张星 摄影 刘耀辉 姜宝成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