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组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二零零九,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组图)
2009年12月16日 11:35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季羡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9年,或许是天堂里最有文化的一年。这一年里,文化界有一批大师级、泰斗级人物相继与我们告别。因为他们的离去,2009年有这样一个关键词:告别。

  目送这些远去的文化背影,不仅是为了惋惜和缅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泰斗的高度,是一种感召,激励后人奋力前行。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目送背影,更是为了审视当下的文化生态。大师已逝,但他们留下的一个个文化标杆,期待着后来者的传承。在这样一个文化浮躁的年代,目送大师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深深的怀念,追忆他们的作品和人格,能让我们未来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

  季羡林

  生命定格:7月11日 98岁

  文化贡献: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古代语言研究有开拓性贡献;是国内为数很少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为吐火罗语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历经10年译毕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经典语录: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世纪,这就是我最后的信念。

  记者解读:季老一生不重浮华,坚守平静,在给予他所有名号中,他最看重的是教师。正因如此,他才坚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的称号,并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对待荣誉,如此淡然,大师之风,令人仰止。当年替一个大学新生看行李的老头,就是时任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或许,季羡林老人并没有走,他还在某个地方,为他的学生们静静地看着行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