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高鲁:翻译相对论 创八个"中国天文第一"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天文学家高鲁:翻译相对论 创八个"中国天文第一"
2010年01月05日 12:35 来源:东南网-福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鲁(1877-1947),字曙青,号叔钦,福建长乐人,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

  1905年,高鲁在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1909年获工科博士学位。早年追随孙中山在法国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教育部长、中国驻法国公使等职。高鲁为中国近现代天文事业尤其是对天文气象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中国天文史上创下了八个第一:中央观象台创始人、首任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发起人,首任会长;提议建造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的第一人;中国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发明人;编制以立春为岁首的《立春历书》第一人;测定北京经纬度第一人;将天象仪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把爱因斯坦相对论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

  追随孙文反对帝制

  1909年,孙中山赴法国巴黎组织同盟会分支机构,正在比利时留学的高鲁得知后,发动比利时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1年,高鲁结束了六年留学生涯,随孙中山回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高鲁任临时政府秘书兼内务部疆理司司长。高鲁与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一起北上,接收清廷的钦天监,组建中央观象台。

  1912年(民国元年),高鲁改任中央观象台台长。他参照当时欧洲天文和气象研究机构的体制和经验,对原钦天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筹建大型现代化天文台的规划。

  1913年,高鲁赴日本考察讲学,回国后,致力于北京天文台的筹建工作,正确测定北京经纬度,以中央观象台名义颁发国际通用按月份排定历书,为中国天文气象研究奠定基础。

  孙中山在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当晚,采纳高鲁的建议,签署了历法改革的《改用阳历令》,中国开始了阳历纪年。

  1915年冬,袁世凯密谋窃国称帝,高鲁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在历书卷首印“洪宪帝像”。袁世凯称帝后,令教育部中央观象台赶印来年有洪宪年号的历书。高鲁以五年历书已颁发为由拒之,并告诉教育部:民国五年历书已印,并已分发各省,只有一个月时间,印这么多历本,应付不及。教育部总长张仲仁约高鲁商谈说:教育部领到一万元印刷费,不能不想办法敷衍。因张仲仁亦反对帝制,他们商定,历书内容绝不更改,仅第一行变易数字,卷首不印“洪宪帝像”。中央观象台代印历书精装本一百册,仅供京内最高机关使用。高鲁同时主张印而不发,以观其变。是年三月,袁氏被迫取消帝制,这批历书未颁发,全部送教育部烧毁。

  改革创新编制历书

  高鲁任职中央观象台期间,致力于气象工作的开拓,设立气象科,延聘蒋丙然为科长,举办气象训练班,培养气象观测人员。他从1913年起刊行《气象月刊》。1915年,高鲁发出筹建中国天文学会的倡议,得到蔡元培等学者、政要的支持。他还把《气象月刊》扩版为《观象丛报》,后改为《气象丛刊》,1924年改为《中国天文学会会报》。高鲁亲自撰文,宣传天文气象,扩大天文学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1922年10月30日,经过高鲁等的努力,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央观象台(现北京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宣告成立。成立大会上,高鲁报告了学会的宗旨及数年筹备的经过,会议选举高鲁为第一届会长。学会以“求专门天文学之进步及通俗天文学之普及”为宗旨,团结国内天文工作者,开展编辑天文书刊、编订天文学名词、开展学术讲演、奖励天文学著作以及联络研究等学术活动。

  为了充实壮大天文学会,高鲁约请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等,及蔡元培、陈嘉庚等加入天文学会。21年间,高鲁11次被选为会长、副会长。高鲁还用母亲的资产设立“霁云楼老人基金”,奖励会员创作天文著作。中央观象台在高鲁领导下,每年编制一本历书,积极推行国际通用的公历,与国际接轨。高鲁带头将自己的生日换算成为阳历,以中央观象台台长的身份公告全国。当时受过教育的人都积极响应,纷纷函请中央观象台换算阳历生日。

  1924年适逢甲子年,高鲁对这一年的历书做了两项改革:废除兼载旧历日期;日序排列从左向右,装订线在左侧。高鲁以行动做出表率。这一年是高鲁母亲霁云楼老人70寿辰,他与母亲商量,将生日庆典改在阳历日期进行。同年,高鲁与蒋丙然、竺可桢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气象学会。

  选址建台提携俊才

  192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遗愿,召开“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大会”,在高鲁的力争下,其《建国立第一天文台在南京紫金山》的提案获得通过。不久,国民政府据此向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下达《立即筹建紫金山天文台》的第293号训令。

  高鲁负责紫金山天文台的选址筹建工作。为了建造中国的现代化天文台,为中国人争气,高鲁和他的同事迅即行动,在南京城东的紫金山上踏勘,反复测量。他三次登上第一峰,视察地形,聘请李宗侃建筑设计,1928年底提出设计方案。几经研究,将天文台建在紫金山第三峰,即天堡城下。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负责和向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1928年冬,国立第一天文台在天堡峰拉开了艰辛的施工序幕。

  正当高鲁开山辟路,大兴土木之际,意外地被委任为驻法国公使。惜别之前,高鲁向蔡元培举荐了时任厦门大学天文系主任的福建同安籍青年学者余青松博士续任己职。

  1929年夏,余青松马上展开天文台筹建工作。在战乱频仍的艰难岁月里,紫金山天文台的施工,曾因国事多艰六次停工。1932年任满归国的高鲁与蔡元培等一直为紫金山天文台经费寻求各方支持,奔走于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之间。不久,国府下拨建台费10万元,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也捐款5万元。同年7月,高鲁又催促财政部下拨建台费15万元,为紫金山天文台的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

  1934年8月,历尽千辛万苦,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天文台终于耸立在钟山之巅。错落有序的中西合璧的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一流的设施,显露出中国天文学家超众的才华与非凡的智慧,以及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天文事业艰苦创业的精神。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轰动了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好评。中国的天文学就此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观测研究历程。紫金山天文台至今仍发挥作用,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