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辨:有“焚书”但未“坑儒”(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秦始皇“焚书坑儒”辨:有“焚书”但未“坑儒”(2)
2010年02月26日 16:5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种改变,我们可以举出几件史实加以说明。

  第一件是秦国博士制度的建立。秦国博士制度是仿效战国时期东方鲁、宋、魏、韩等国的博士制度而建立的。所不同的是,东方诸国的博士制度来自尊贤传统,博士与国王的关系犹如师友,而秦国的博士制度来自政治需要,已经纳入官僚系统,博士与国王的关系是纯粹的君臣。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博士是奉常的属官,秩比六百石,员额多至数十人。史书记载秦博士的执掌有三:一是“通古今”(《汉书·百官公卿表》);二是“教子弟”(《续汉志》)或“典职教”(《北堂书钞》六十七引《晋书》郭璞语);三是“辨然否”(《艺文类聚》引应劭《汉官仪》)或“承问对”(《续汉志》)。这三项职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博士们将掌握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历代统治经验贡献出来,为现实政治服务。秦博士可以参政议政,《史记》讲述帝号之议、立诸子为王之议、刻石颂秦德之议、封禅之议,都有博士参与其间。数十名博士成分不一,儒家占多数,也有的不是儒家,像卢敖是方士、黄疵是名家,还有“占梦博士”的头衔,可能属阴阳家。

  秦国博士制度建立于何时?史籍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说它建立于秦昭王会见荀子之后。有关秦博士的最早记载,见于《说苑》卷十四《至公》:“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这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之后的事。考虑到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在秦昭王会见荀子之后,到秦兼并六国之前,这段时间里,极有可能是吕不韦拜相以后,招徕天下贤士,为了给他们一定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建立起博士制度。招徕的贤士,儒生居多,改变了秦国“无儒”的局面。这也可以说,秦国统治者最终接受了荀子的批评。

  第二件是昭王以后秦统治者治国不再专用法家,表现出儒法并用的倾向。云梦秦简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信息。云梦秦简《为吏之道》强调修身正行,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h(也)。”君怀臣忠,父慈子孝,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被秦统治者奉为施政的原则。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这样一个案例:父亲控告儿子不孝,请求官府将其断足流放,官府核实、照办。儒家的“孝道”,受到秦国法律的维护,已经纳入秦国法律系统,成为教化、规范社会的工具。

  第三件是封孔鮒为“文通君”。孔鮒是孔子的八世孙。孔鮒该通六艺,秦始皇时,召为鲁国“文通君”。秦统治者通过封爵,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实质上是肯定儒家思想在治理国家上的价值。

  总之,昭王时期,荀子应邀访秦。昭王以后,特别是嬴政上台兼并天下前后,秦统治者采取儒法并用、刚柔相济的政策,希望得到长治久安。

  然而,儒生人格流品不一,荀子就说:“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荀子·儒效篇》)何谓“俗儒”?荀子说:“逢衣浅带,结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谬学杂,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为已同于世俗矣。”意思说,穿着蓬松肥大的衣服,宽阔的腰带束得很浅,戴着高高的帽子,只知道简单地效法古代圣明君主,这只能扰乱当今社会,胡乱学习一堆荒谬的东西,不懂得效法后代贤明君主却想统一制度,不明白要把礼义置于最高地位,降低了《诗》、《书》的作用,他们的衣冠行为已经与世俗之人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俗儒。何谓“雅儒”?荀子说:“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意思是,效法后代贤明君主,统一制度,推崇礼义但贬低《诗》、《书》的作用;他的言行已经符合大法,而他的智慧却不能解决法制教令涉及不到的问题,对于自己没有听过见过的事情,他的智慧也不能触类旁通,但是,他能做到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东西就说不知道,对内不自欺,对外不欺人,并且按照这种观念来尊重贤人,畏服法令,不敢懈怠骄傲;这就是雅儒。何谓“大儒”?荀子说:“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作,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意思是,效法古代圣明君主,总括礼义,统一制度,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去把握广博的知识,根据古代经验把握现今的形势,从一事一物的个性来认识万事万物的共性;只要合乎仁义的事情,哪怕它混杂在鸟兽群中,也能像识别白黑一样把它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来;奇怪的事物,诡异的变化,虽然从来没有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见过,它突然发生在某一地方,也能举起纲纪来应对,而且不会迟疑,不会惭愧,用法度衡量一切,犹如符节一样吻合;这就是大儒。

  不过,秦始皇所任用的儒生,俗儒多,雅儒少,大儒一个也没有。《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登上帝位的第三年,东巡,在驺峄山举行祭祀典礼,来歌颂秦朝的功业。于是征集齐鲁地区的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脚下。这群儒生中有人议论说:古代封禅使用的车子要用蒲草裹上车轮,因为害怕压伤山上的草木土石;地面还要打扫干净,再用枯草和麦稭做为垫席,然后祭祀,说这是容易遵循的。秦始皇听到这番议论,认为怪异,难以采纳施用,从此讨厌儒生。这可以说是秦始皇下焚书令的前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