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做8年人艺院长“身体反正是散了”(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于是之:做8年人艺院长“身体反正是散了”(图)(2)
2010年03月17日 17: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95年秋,于是之与李龙云在陕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于是之的书法曾经给朋友们带来过无穷的欢乐,而现在他却只能以描红自娱

  1998年9月,我去看于是之。去的前一天我往他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是之老师的夫人李曼宜大姐。

  我问:“是之老师最近怎么样?”

  曼宜大姐说:“还是那样,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

  我又问:“家里客人多吗?”

  曼宜大姐苦笑了一下说:“哪儿有什么客人……”听明白是我打的电话,于是之一定要接过电话来说几句。很快,电话里传来了他的声音,他嘴里呜噜呜噜的不停地说着,但我一句也听不明白。尽管如此,曼宜大姐却接过电话欣喜地说:“你看,听说你要来,他特高兴。你听他刚才说的这几句话,多清楚……”

  也许,曼宜大姐是出于对于是之的安慰,话是有意说给他听的?

  9号早晨我来到他家。推开屋门,只见于是之穿着一件跨栏背心,一条短裤。和几个月前相比他明显地瘦了。整个外形,非常像他50年代初期扮演的程疯子。但他的精神很好。坐下之后,他开始说话,嘴里不停地说。但仍是那种一句都听不懂的呜噜。我嘱咐自己,不管他说什么我都随声答应下来。他好像非常需要说。大约这样说过二三十分钟之后,就不再说了,而是坐在边上静静地听我和曼宜大姐说话。对我们的谈话他饶有兴趣。但我怀疑他是否听得懂。看他那个样子,我心里很难受……

  告别之前,我从书包里拿出给他带来的两份碑帖:一份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此前我曾从一篇别人写的回忆文章里看到,于是之认为自己的字缺少金石气,希望找一部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另一份是《张黑女墓志铭》。于是之此前,1994年、1995年多次对我提到过《张黑女墓志铭》。他说中国书法由篆入隶,魏碑中的《张黑女墓志铭》是不可替代的,为了临《张黑女墓志铭》他曾经把自己搞的汗流浃背。见到这两件碑帖,于是之的眼睛唰地亮了起来。他站起身,双手托着碑帖看了起来。

  我问曼宜大姐:“他还写字吗?”

  曼宜大姐说:“他想写,我也希望他能写,可是已经不行了。我现在开始安排他像小学生一样学着描红模子了。”说着从写字台上拿起一册儿童初学书法时所用的那种描红模子的小本。看着于是之欣喜地捧着《祭侄文稿》,再看看书桌上儿童用的描红模子本,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之少年习字,有过一段童子功。多年来,书法活动始终是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乐趣。于是之50来岁时习字,思维矫健。他在书联上的遣词造句,尤其是上下首尾处的称谓和小跋,像许多作家们书稿前的小传与跋一样,极富才情。面前的于是之和记忆中的于是之形成那样强烈的反差。

  于是之的书法曾经给朋友们带来过无穷的欢乐,也曾经为自己复杂的心绪创造过一片平和的天地,而现在他却只能以描红自娱了。

  假如有人问我,你能简单的概括一下于是之吗?我想说,于是之是这样一个人:他出身贫寒、骨子里有平民意识;他正直、喜欢读书和书法;他爱才、好冲动、好动感情、好流眼泪;他具有诗人的气质;接触之中他令人感觉十分谦虚,而骨子里却十分清高;与人相处他喜欢诸事不求人;在表演艺术领域他有很高的天赋;他这人酒量不大但却喜欢喝酒;他能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喜欢读书的人的朋友……

  我还想说,50年代初他以演“程疯子”而名噪天下,而在近半个世纪之后他却真的成了轻度的精神病人;他一生中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是1985年公演的话剧《洋麻将》中的魏勒,那是一名在养老院中终日与孤独为伍的老人,陪伴他的仅有女牌友芳西雅。而1999年的元宵节后,于是之却在身患腰伤的妻子的陪伴下住进了宽街中医医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