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世家的命运悲欢:五粮液酒窖所有权产生争执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酿酒世家的命运悲欢:五粮液酒窖所有权产生争执 (3)
2010年05月06日 09:46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酿酒世家的命运悲欢

  16口古窖势成失去之虞,只是尹家遭遇的一个侧面;比起酿酒世家不能再酿酒,革命世家被打成反革命是尹家更深的一道伤疤。

  昔日的“长发升”现在已成了五粮液的“501车间”。虽然门外竖着一块“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门口又有一道铁栅栏,贴着“生产重地,谢绝参观”,一副门禁森严的模样,但尹孝功要进去,还是易如反掌,就凭那张脸,工人师傅就要恭恭敬敬地把道让开。

  他们知道,对于五粮液而言,长发升是镇厂之宝;但对于尹孝功而言,这里是人家长大的地方。

  尹孝功兄妹共7人,尹出生于1940年。据其回忆,解放前尹家的住房和作坊仅一门之隔,她和亲戚的小伙伴经常去里面玩。

  “ 里面很宽敞的,有牛栏、猪圈,有磨坊,有天井,还栽了花草之类的。里面还有一个火塘,也是酿酒的,后来没有用了。乡下亲戚朋友送来的鸡都关在里面。我们常常钻进去,把鸡蛋掏出来,把我们家用来酿五粮液的荞麦面,用很细的筛筛出最细的粉,加上糖和鸡蛋,扮哥哥宴(过家家)。大人要走的时候,小孩们都舍不得走,都躲到粮仓、磨坊里面去。”

  尹孝功告诉记者,明清时代的长发升酒坊地理位置非常好,东邻太史闾,西接县衙,北观东楼,南临小鼓楼,处于宜宾的闹市之中。

  数百年的时光荏苒,酒坊外的景象已面目全非,只有岷江和金沙江仍在静静交汇,合流成长江奔腾向东。

  五粮液生母

  尹家和宜宾的渊源,要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明初。明朝时,尹氏先祖尹公做了叙州府(宜宾的前称)的别驾,族人便由云南姚安迁入叙州。别驾是个六品官,又称通判,因此这位尹氏先祖亦被称为尹公通判。

  尹公通判的四世孙尹伸,是尹家历史上的大人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时,尹伸中了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二品大员。尹伸有三个儿子,两个中了武举。其中大儿子叫尹长庚,尹孝功一家就是尹长庚这一支的后裔。现在每年清明,尹家都会驱车两小时去宜宾县观音镇给尹伸扫墓。

  尹孝功说,尹氏族人世代酿酒,《明史》中就有尹伸好酒宴客的记载。尹家先是家酿自用,后开设“叙府尹长发升大曲烧房”,至明末清初,16口窖池的酿酒作坊格局形成。

  “叙府尹长发升大曲烧房”创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上世纪六十年代时,“长发升”明代窖池的窖墙中,曾出土过一批陶瓷碎片。经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为宋末明初的陶瓷碎片,同时鉴定出该酒窖为明代初期建造。

  清末民初,川南酒坊异常兴盛,据《蜀海丛谈》记载,“川省田膏土沃,民物殷富,出酒素多,糟房到处皆是。私家烤酒者尤众。”在当时,无论是糟坊数量、酒产量还是人均耗酒量,四川都居全国之首。据记载,民国时,宜宾全县共有酒窖144口,作坊14家。

  五粮液的得名现有两种说法,但都和前清举人杨惠泉有关。其一说1912年,尹家宴请杨惠泉,席间杨对尹家酿造的“杂粮酒”赞不绝口,并取名“五粮液”;另一说1929年,“利川永”酒坊老板邓子钧宴请杨惠泉,杨惠泉同样赞不绝口并取名。

  “长发升”和“利川永”是宜宾当时最大的两家酒坊,由于只有传说没有物证,“五粮液”的名字来由遂成一段公案,但尹孝功称尹杨两家是世交,坚持五粮液乃尹家首创。

  而原中共宜宾市委书记舒厚钟曾撰文回忆,“关于五粮液,客观地讲宜宾最老的明朝老窖在尹家,尹家世代经营糟房,搞杂粮酒也是尹家先搞。”

  虽然已全家脱离酒业达半个世纪,但尹孝功至今仍记得旧时老人酿造五粮液的教诲,岷江水清,金沙江水浊;平常酒坊一般在岷江码头取水,但尹家酿五粮液时却在合江门两江汇合的地方取水。因为“岷江水虽清,但烧汤还是金沙江的水带甜味,好喝”。尹孝功自己的体会是,岷江的水矿物质很多,烧水时水垢较多,而金沙江水垢较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