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写陈毅挽联获毛主席夸赞 得以落户北京(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伯驹写陈毅挽联获毛主席夸赞 得以落户北京(4)
2010年05月11日 1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解说: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内部有人打起了张伯驹的主意,他们不时派人去张伯驹府上游说,劝他一起去台湾或者到美国定居,被张伯驹毅然拒绝。此时的北平城内,时而可以听到解放军的炮声,张伯驹坐卧不宁,他以昔日闻名的贵公子、文物鉴藏家等特殊身份,多方活动,积极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

  张传彩:民盟不在我们家开会嘛,说北京可千万不能,一个傅作义那时候,他也知道我父亲是个文人,他也特别敬佩,所以,他们就说你去劝劝,说这样一打,可就咱们故宫就全完了,咱们祖国的文化遗产就都没了。我父亲说坚决不行,你想为了几件宝,他都能,你想故宫里头那个宝得有多少?

  解说:张伯驹与邓宝珊将军、候少白将军一直是好朋友,为了保护这座闻名于世的文化古城,他们三人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劝说傅作义将军。张伯驹还亲自驱车,忍痛割爱,将两盆最大的腊梅,送到了傅作义将军府上。

  楼宇栋:咱们现在可以看出来,为什么里头拖了一段时间呢,傅作义他也是在上上下下的到底怎么办好?没有下决心。一方面咱们解放军代表在谈判,谈判肯定这个条件,那个条件。那么所谓的这些个朋友之间,也在跟他说,最后才促使傅作义下决心和平解放。这件不是一件大事情嘛?可是我老岳父从来不说这些事。

  张传彩:做了贡献,可是大家都去要官了,参议员什么的,我父亲没吭声,原来也是到我们这来开会,也是跟我父亲是好朋友,“极左”的,他们都来了,弄完了以后,后来他们说,哎,伯老啊,你真是傻了什么的,你说你,这是个机会嘛,你怎么了吗?哎,我还是搞我的画画,我也不要钱,我父亲见钱如粪嘛。

  解说:1951年底,在周总理直接批示下,《中秋帖》和《伯远帖》被以45万8千港币购回,当张伯驹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二帖时,他那颗悬了整整13 个春秋的心终于落下,这件事对张伯驹触动很大,一向不喜欢政治的他,把另一件珍品唐朝李白的《上阳台帖》,赠与了毛泽东,就在捐献《平复帖》等国宝后,张伯驹发起成立“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

  楼宇栋:我老岳父成立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的目的就是基本艺术。

  刘曾复:内外行他都请啊,不单我去,有什么钱宝深啊,王福山什么的,还有那个打鼓的,在礼拜的早晨,聚在一起研究研究这个戏什么的,就是希望能把京剧的艺术把它给发扬啊,特别是保存。

  解说:1956年,文化部要求挖掘传统剧目,使痴迷京剧多年的张伯驹欣喜若狂,此前几年,他就联合齐白石、梅兰芳等,近百名艺术家上书,要求改变文化管理部门鄙薄传统文化的倾向,成立独立的京剧、书画组织,以发扬国粹。此次文化部发出的信号,使张伯驹大为兴奋,他召集老艺人,重排一些包含高超绝技的传统剧目,他热心地张罗着,却没想到麻烦正悄悄降临。

  楼宇栋:这些老戏吧,不是带点迷信,就是带点封建,那认为这是反对的,是跟现代的革命京剧那是两回事。

  解说:张伯驹重点筹划了三出戏的挖掘整理,即《宁武关》《祥梅寺》《马思远》。张伯驹选择的标准是纯艺术的,选的都是技术含金量高,能充分展示京剧之美的剧目。

  刘曾复:那出戏,唱、念、做、打,都特别有繁重的功夫,艺术性非常强,内容也不是挺坏的。当局吧,像文化局什么的,他们有些研究戏的什么的,他们好像认为都不应该唱,好像什么的,他们也不大懂,这说实话,张先生也可以说是坚持真理吧。

  楼宇栋:像我老岳父他们这一批人呢,认为这里头包含了很多京剧的基本艺术,基本功夫,你不学好这个东西,你基本功夫不扎实,你其他戏也唱不好。

  解说:不过问题先出在《马思远》上,在这出戏排练基本就绪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说这出戏明令禁止过,不得公开演出。张伯驹很不服气,一面让演员继续排练,一面找有关部门交涉,据理力争,并召开记者招待会,最终,这出戏只被允许内部试演。

  刘曾复:他唱戏也是一样子,也认为是一种宝物啊,是文化啊,他愿意保留嘛,他也没想到张伯驹出名啊,没有这种想法,他就是保留国家的文化艺术的东西嘛,哪个政府来了,他都对这个,中国真正的文化,他都爱护啊。

  张传彩:他说,至于这个到底是好的,坏的,有大家来评论,不要把人家一下子埋没。可是这个艺术,它要没有了,你再也看不到了。

  楼宇栋:就因为他这个执着的关系,我给你说,他就认为,我演给你们看,京剧,就是你们要学这个基本的东西,这才叫真正的有功夫的京剧。

  解说:刚刚将国宝献于国家不到一年的张伯驹,被划为右派分子。8月30日,31日,戏剧界、国画界联合,连续两天举行了张伯驹批判会。

  张传彩:被打成右派的时候,单位里头还让我们划清界线呢,我都有点不服。可是我父亲说,哎,这个没什么,人嘛,犯错误都有的,他会原谅别人。我只要自己,没有亏待党,我是没有反过它,说一句它不好,他心很坦然。

  解说:得知张伯驹被打成右派后,与张伯驹相识相知的陈毅元帅,打来电话慰问,1961年,经陈毅介绍,张伯驹出任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走之前,陈毅在家设便宴为张伯驹送行,还书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送给张伯驹。

  张传彩:就安慰我父亲,你能把你最宝贵的东西,无价之宝的东西,你都能给了国家,你分文不要干什么?谁能相信你会这样呢?党会清楚你,而且我替党向你道歉。

  楼宇栋:他说,想想我自己看画,有时候,也会把人家看错了,假的看成真的,真的看成假的,是吧?有时也会偶尔看错嘛,对不对?那么咱们国家那么大,看错一个人,也无所谓嘛。

  解说:4年后,张伯驹将自己所剩的书画收藏,共计30多件又捐献给吉林博物馆。其中一幅是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被认为是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作品,这件被他视为最后的精神慰藉的作品,也捐了出去。但张伯驹的命运继续向下滑落,1967年,张伯驹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隔离审查了八个月后,被迫从吉林省博物馆退职,送到吉林舒兰县插队。但公社拒绝了收下这个已经快70岁,不会劳动还要靠公社养着的老头,在一个雪天里,被拒绝落户的张伯驹夫妇离开舒兰,返回北京。

  张传彩:那时候他们回来很落魄,粮食,粮食没有,钱,钱没有。

  楼宇栋:回来以后,就住在西边的那两间,这里住了四户人家呢,是文化大革命居委会塞进来的四户人家。

  解说:拥有稀世宝物的张伯驹,一下子成了生活无着的落魄老头,一无粮票,二无户口的张伯驹老两口,靠亲戚朋友的接济勉强过了一年多。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张伯驹的命运,也因一个偶然之机而突然转变。1972年,患难之交的陈毅逝世,悲痛的张伯驹要求前去吊唁,但由于他的政治身份,最终不能如愿。他挥泪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这副被悬挂在灵堂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挽联,突然被穿着睡衣,临时赶来参加追悼会的毛泽东捕捉到了,他连声说写得好,询问陈毅夫人张茜,撰联者为何人?张茜趁机将张伯驹的近况告诉了毛泽东。于是,“黑”了3年的张伯驹,从正式落户口于北京。

  楼宇栋:1979年了,大概是,他病了,病了一般都是我伺候他,在医院什么的,他就跟我说起来了,他说你们啊,人活在世界上面,不是别的,另外你做事情啊,你要注意什么呀?大事情不能马虎,什么叫大事情呢?对于国家,你爱国不爱国,这是大事情。你们自己要拿定主意,小事你尽管可以不管。

  刘曾复:他这个爱国是真的爱国,不是表面的,真是从心里头爱祖国文化的一个人,是纯粹的真心爱,没有自己的名利问题,这个最重要。

  解说:待1978年平反恢复政策,张伯驹已是位八旬老人,而80岁以后,是张伯驹一生最忙碌的时候。他频频参加各种戏剧、诗词、书画研讨会,想为他挚爱的中华文化尽最后一点力量。但留给他的时间并不算很长,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因级别不够张伯驹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心绪不安的老人闹着要回家,2月26日,等到女儿终于拿到同意调换医院的批令时,张伯驹却刚刚离开人世。

  曾子墨:历代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大收藏家,都在《平复帖》上钤下了自己的印迹。只有张伯驹,不留丝毫痕迹,凡经手收藏的人,几乎都在《平复帖》上赚钱获利,惟独张伯驹倒贴了一大笔银子,无偿捐献给国家,用传统的品评文人的标准来看,他是集牡丹之宝贵、菊花之隐逸、莲花之君子于一身。张伯驹的一生,比捐的文物生动得多,他的为人,更比国宝珍贵。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