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年抢救地下文物2万件 亦庄现汉唐都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10年抢救地下文物2万件 亦庄现汉唐都市
2010年06月13日 16:1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白绿釉鸱吻 金 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奥运场馆建设、京郊新城扩容、轨道交通四面开花……正在创建世界城市的北京,近年来,一方面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正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昂扬姿态,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另一方面,北京也在破解着所有文明古都共同面对的保护与发展的永恒课题——如何既要保护好古都风貌和历史遗存,又要保持城市的活力,适应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要求,实现从物质到文化层面的有机更新。

  尽管对于保护和发展的争议不断,但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滞。古老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生机始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北京城特有的城市个性。

  在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追寻着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足迹,探寻北京近年来地下文物保护的历程。

  10年考古勘探两个崇文区

  为抢救丰厚的地下文物遗存,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本市文物部门为配合各类基建工程,共完成地下文物勘探工作500余项,勘探总面积约28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近两个崇文区的面积。完成发掘工作200余项,发掘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保护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的墓葬约3000座、窑址200余座、建筑基址100余处,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8000余件(套)。这些珍贵的地下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也为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留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活标本”。

  近年来北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在北京市进行的各级土地开发、商品房建设过程中,文物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无论是在延庆县南菜园、东王化营,密云县大唐庄,丰台方庄、王佐,大兴康庄、采育,昌平小汤山的建设工地,还是在通州武夷花园、梨园,石景山鲁谷,朝阳王四营、十八里店,宣武区松林里等的施工现场,到处都闪现着考古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抢救出了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其中,大兴康庄的辽、金时期塔林,是迄今国内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塔林基址;朝阳王四营发现的明代家族墓地,在北京是首次发现;朝阳区十八里店发现的明代公主、驸马合葬墓,则填补了文献上的诸多空白。

  南水北调工地发现燕文化遗址

  2005年7月,在南水北调工程拆迁征地工作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市文物局即组织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管线经过的地区进行了文物勘探;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考古人员采取了全面普探的方式,在发现遗迹的地带还实施了密探,勘探宽度自管线中线向两侧各扩出30至35米,实际勘探宽度达60至70米。为保证工程质量,勘探过程中对所有的探孔及层位进行了详细记录,做到每一探孔都责任到人,并对所有文物遗迹点都运用GPS定位,测定记录了相关数据。

  至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建设,文物工作者在房山、丰台进行了沿线80公里、总面积272万平方米的勘探,并在此基础上,保护了8处地点、总面积16360平方米的古代遗存。保护汉、唐、辽、明、清等时代的古代墓葬120多座、窑址15处、灰坑173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瓷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

  其中,丁家洼遗址、南正遗址和岩上墓葬区是南水北调北京段文物保护的重点,也是研究北京西南春秋至东汉晚期非常重要的考古学资料。特别是对丁家洼遗址的考古发掘,开创了北京地区首次系统发掘春秋时期燕文化居住生活遗址的先例,填补了东周燕文化既往考古发现的空白,也使学界对于东周燕文化面貌的认识更加深入。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