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江泽民与英商较量:26岁接管远东最大制皂厂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年江泽民与英商较量:26岁接管远东最大制皂厂 (3)
2010年06月18日 08:3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市档案馆存有1952年10月28日江泽民同志写给市政府外事处处长黄华的信函,其中谈到了通过戚惠昌与香港方面在转让接管中的交手过程。

  江泽民同志写道:

  黄处长:

  四月十四号的信,昨晚已由戚惠昌的手里拿来了。这封信的内容,似乎要比六月十号的电报肯定些。但是在这封信来了以后,戚惠昌曾打过电话给香港,询问信内所讲的Take over是什么意思,香港回答说,与颐中烟草公司完全一样。后来戚惠昌又打电报去香港要求证实这个问题(电报原稿,沈士同志处有),香港回电又否认了这个解释(回电原稿,沈士同志处亦有)。

  四月十四号信原稿,拟不再给戚惠昌,存益民公司作为将来必要的证件之一。兹将其抄本附呈,以供研究。九月份曾将英商中国肥皂公司接洽转让以来,所有与香港来往的函件电报,抄录了一份交给沈士同志,现将九月份以后与香港来往的信件电报呈阅。

  戚惠昌仍催促要写信给香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付,请黄处长指示。敬致

  布礼

  江泽民 谨上

  十月廿八日午后三时

  信函字迹敦厚端庄,叙述简约明确。半个多世纪后,江泽民同志看到了这封信的复印件,他笑道:“信件结尾的问候语‘布礼’,是当时的习惯用法,意为‘布尔什维克之礼’。那个时候,我们都学苏联,经常学联共(布)党史,读马雅可夫斯基的诗……”

  2009年10月,江泽民同志带着那封写于五十七年前的信,去医院看望黄华。说起当年肥皂厂接管中的往事,躺在病榻上的原外交部长黄华连连点头,目光中闪现激动的神色。他伸出双手,与江泽民同志紧紧相握,互致老战友的布尔什维克之礼。

  当年签署的肥皂公司交接协议和相关文本记录,已成为历史的档案。但在江泽民同志的记忆中,那些与他的青春和事业相关的日子依然清晰难忘。

  1985年,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任期届满,江泽民同志接任上海市长。在会见上海市政协部分常委时,他一眼就认出了三十多年前曾参与肥皂厂接管工作的石奇。战友重逢,倍感亲切。2009年10月,江泽民同志致电石奇时,得知另一位当年也参与了接管工作的沈士亷还健在,早年从上海市政府外事处调往外交部,如今生活在北京。江泽民同志非常高兴,立即致电问候。不久,沈士亷被江泽民同志邀请到中南海,参加退休外交官偕夫人的聚会。江泽民同志形容说:“他九十四岁,拄着拐棍,我们聊了不少,他神气得很呢!”

  二十六岁时,江泽民同志没有想到,四十五年后的那一天,他会在香港亲历另一场中英香港政权的交接。

  1997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亲临香港,出席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6月30日23时42分,江泽民主席健步登上香港会展中心的仪式台。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神色黯然地宣布,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管治。在香江飘扬了一百多年的米字旗缓缓降落。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紫荆花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在每个国人的心头。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和正义的胜利!”他简短的讲话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了六次。无眠的夜晚,让多少中国人永世难忘。

  201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谈起1952年和1997年他亲历的两个7月1日,回首往事,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不禁感叹他的人生竟会发生如此壮丽的巧合。(《中国报道》杂志供稿。 注:本文节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一书第二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制皂厂”。)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