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立体式”援藏15年 西藏乃东成“最远郊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武汉“立体式”援藏15年 西藏乃东成“最远郊区”(2)

2010年07月18日 2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位布局形成多方参与援助格局

  “援藏不仅政府带动,也需要调动武汉企业、民众等社会力量。”麻杰说,援助乃东以来,武汉市不断扩大援藏工作主体,努力构建了一个“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的援藏主体格局,使援藏工作形式上趋于多样、内涵上更加丰富。

  15年来,政府直接援建项目67个,涉及市政、交通、农业产业化、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成为乃东县的财源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组织全市经济实力雄厚的街(乡)对口支援乃东县一个乡镇,目前有13个乡镇对口帮扶乃东县及所属7个乡镇,密切了乃东县与武汉市各层次的经贸联系。

  此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采取捐资捐物、投资项目等方式援藏,援藏社会资本总额达3583万元,密切了两地民众的感情。武汉企业家刘起滔先生出资50万元设立“藏汉一家”励志奖学金,首批奖学金10万元已于2008年惠及乃东县60名高中生、30名初中生和50名小学生;爱心人士俞关荣向乃东县结巴乡完小和颇章格拉教学点捐赠价值4.4万元的图书,共计2300余册。

  高位嫁接探索全方位立体援藏模式

  全面援藏,不仅包括干部、资金、项目援藏,更注重技术、人才和智力援藏。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15年来,武汉市“举各方之力、兴乃东之业”,逐渐探索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援藏模式。

  除累计投入9883万元资金援藏外,武汉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81.45%的援藏资金投入民生事业,重点投入社会事业建设。已完成的政府援建的67个项目,涉及市政、交通、农业、旅游、文教卫等各方面。

  从第三期援藏开始,武汉援助项目开始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形象工程向重视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无偿和有偿结合,促进广泛经济合作转变;从单一的项目、干部援藏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藏转变。

  根据乃东县农牧业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化不足的状况,武汉市援藏干部积极引进和推广武汉市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例如,2名专业人才为当地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带动了10户农牧民群众进行联户养殖,他们培养的藏麻鸡出栏率达到了80%以上,成活率提高了近20%,创造了西藏养鸡出栏率的新纪录。

  武汉中百农产品公司和武汉市开隆高新农业公司,对乃东农牧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蒜等蔬菜的冷藏保鲜、冷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胚胎移植技术方面的培训,逐步解决蔬菜储存加工能力落后、奶牛良种繁育、养殖技术落后的瓶颈,推动乃东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此外,还大力开展智力援藏和人才援藏活动。从第四期开始,开展的培训100名干部职工、培训100名专业技术队伍、培训100名农牧民群众行动计划,为乃东留下一支永不离藏的干部和技术队伍;乃东30多名机关及乡镇干部到武汉挂职、学习和短期培训,把内地发展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入到了乃东,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特别是引进武汉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经验,使农牧民得到现代经营理念带来的巨大效益。泽当镇村民益西卓嘎2002年开始从事禽类养殖,当时只有200只鸡。2008年,援藏干部安排益西卓嘎赴武汉参观培训,益西卓嘎看到内地养殖场先进运作模式后,回乃东后借助援藏资金,采取“协会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并回收农牧民养的成鸡,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带动500多户农牧民增收达180多万元。从2005年至今,乃东县已组建合作社(协会)12个,带动农牧民就业4500余人,实现产值1.1亿元。

  统筹兼顾实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15年来,武汉市在援助乃东县的工作中,特别注意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两个大局,既抓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抓群众政治思想觉悟的提升;既抓当地各民族的互助互利,也抓与内地经济社会的广泛联系,维护民族团结,全力促进乃东县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乃东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山南地区12个县之首,从1995年到2009年,乃东县国内生产总值由4.7亿元(含地直)增长到21亿元,年均增长108.67%;本级财政收入由560万元增长到3633万元,年均增长204.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48元增加到4867元,年均增长194.60%,为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38倍,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