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典礼今年争走高尚路线 教育“目中有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毕业典礼今年争走高尚路线 教育“目中有人”

2010年07月08日 08: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泪别大学。刘畅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6月22日刊登的报道《复旦校长:中国大学精神虚脱》反响之强烈,出乎编辑部的意料:它不仅受到教育界内部的关注,而且还成为社会舆论热点。适逢毕业季,一些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时不约而同抛弃“官话”、“套话”,尝试“用心和学生说话”。这类毕业致辞无一例外地收获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很多社会人也感叹自己受到了高尚的感召,甚至有人把各位校长的讲话进行PK。

  这些现象表明,无论社会如何浮躁,大学如何迷失,社会公众都对亘古不变的大学精神充满期待;无论大学里年轻的“80后”“90后”有多么新潮、时尚,他们内心仍然保留着对崇高、责任等词语的尊重和信仰。这也让我们坚信,尽管我们今天的大学还有不少弊端,但仍有星星之火在燃烧,还有一些在坚守并勇于自我反省的智者,这是我们重新追回大学精神的希望。

  鉴于此,本报从今天推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精神”的系列报道,意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和探寻大学精神的回归之道。敬请关注!

  读着“根叔”的毕业典礼致辞,网友张恒的心情简直可以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他从未遇到过一次大学毕业典礼。记忆中的大学毕业,只是一场被酒精和充满伤感的感情搅拌在一起的散伙饭。

  因而他很羡慕那些有典礼的毕业生,羡慕他们在典礼上,能够听到长辈们、老师们积淀了许多年的人生经验。

  同时他也有些忧虑,人们似乎只记住了“根叔”致辞里的“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被就业”,但对于之后所说的“正义”、“责任”和“良知”却只字不提。

  他担心,大学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成为一场俏皮话的狂欢,成为一场单纯的感情宣泄。

  把穗子从右边拨到左边,意味着大学结束了

  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毕业生吴波的心里,毕业典礼上副院长把学士帽上俗称“穗子”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的那短短几秒钟最有象征意义、印象最深刻,会一辈子铭记。“一低头,一弯腰,大学四年真的结束了。”

  在他看来,毕业典礼很神圣,是宣告一个学生开始成为“社会人”,这甚至比成人礼更有意义。

  班上有同学的父母赶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但只是少数。吴波也希望父母能来见证自己人生重要的这一刻,但父母只能在电话旁分享喜悦。

  严格意义上说,毕业典礼是个“舶来品”。据考证,大学毕业典礼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早期大学的学生们编成班级进入教室听课,但学校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只有那些决定今后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学生,学校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考试过程的第一步,是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不公开的和公开的预试。考试合格的应试者,要穿上僧侣的长袍,同学士们坐在一起。接着要举行由顺利通过了考试的应试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这成为大学毕业典礼仪式的雏形。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总被人津津乐道。在那里,毕业生和他们的父母、校友大多锦衣华服,盛装出席。正在哈佛大学访问的青年经济学者聂辉华描述了他亲历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哈佛的毕业典礼从1936年开始,举行毕业典礼的地方一直是“三百周年剧场”。所有毕业生从大学堂西侧经过哈佛铜像时,都要摘下学位帽向创始人约翰·哈佛致敬,然后进入大草坪。

  为了举行毕业典礼,哈佛一周前就在主校区的草坪上布置了几千张活动椅子和桌子。毕业典礼当日,通往主校区的几个校门都有专人把守,需要凭票或者哈佛卡进入,并且要进行安检。

  尽管被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所触动,但聂辉华认为,大学应该是培育人站起来思考的地方,有独立精神的大学,不需要拘泥于毕业仪式;没有独立精神的大学,也不可能通过一次毕业典礼和校长演讲就让学生得到精神。与其关注最后的仪式,不如关注培养的过程。

  有人认为方帽和长袍是陈腐的形式,但如今这个传统日渐被重视,并被视为荣誉和学术地位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也开始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术荣誉感和责任感,告诉毕业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博士生潘菊认为,“从好的方面看,这其实也是大学精神回归的一种象征。”

  但网友“万里天”却将国内大学的毕业典礼形容为“山寨版”。他认为,这种来源于宗教的神圣仪式——毕业典礼在中国却少有神圣、喜庆的氛围,大都变成了一场敷衍的过场。“既然大学不神圣、不独立、不自由,既然导师和学生都可参加可不参加,既然亲朋好友不用观礼,既然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个照相的秀场,那么神圣的仪式和喜庆的气氛也就变成了逢场作戏的戏台。”

  用什么给我的青春打包

  在毕业季,走红网络的不只是“根叔”,还有“被子哥”、“露腿毕业照”以及“喊楼男”。

  6月,湖南农业大学一位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别出心裁地把“哥要走了”写在被子上,被人拍成照片上传网络后迅速蹿红,网友戏称其为“被子哥”。

  小小一个举动有了各种解读。有网友说:“我毫不掩饰对‘哥要走了’这种告别方式的欣赏,因为,从这种意蕴深远的告别方式和词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的犀利,还有内心那种对未来的矛盾与憧憬的情感纠结。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向学校、向社会以及向家人、向自己表达的一种告别纪念。”

  而在天涯社区,一个名为“班上MM们的疯狂露腿毕业照”的文章一下成热门帖。照片中,武汉某著名高校的十多名女生穿着学士服在湖边拍照。

  成都多个高校论坛中出现一张“胸肌毕业照”:一位女士站在第一排中央。在她左右和身后,满眼尽是半裸上身的胸肌男。

  对这些行为,有人批评为不雅,而更多的人表示理解和支持,“挂被子也好,拍毕业照也好,说白了就是为了纪念四年的大学时光和青春。”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