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田: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方茂田: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2010年10月09日 11: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的贡献。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推动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认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的大国地位、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项目的深度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都要求我们亟须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人才,亟须提升参与高层次国际项目交流的能力,亟须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谋划、设计新的途径与国际平台。

  2.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供服务。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的贡献。在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进程中,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为我们带来技术、资源、信息和机会,我们也需要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国际规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教育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必将是我们关键的合作伙伴。

  3.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紧紧围绕教育部党组的战略部署,努力把贯彻落实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在今后的一个时期里,我们将主要思考,并把注意力聚焦在全党和全社会最关心的若干问题上,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在教育部党组希望在近期和中期解决的重大问题上,将主攻方向放在能够通过与教科文组织合作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理念、经验和项目上。

  二、明确目标,确立“服务、引进、支持、打造”的工作思路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规划纲要第十六章明确要求,“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以上任务和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服务:就是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党组的战略部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服务。我们将充分利用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为部领导、各司局、各事业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提供国际上各国的成功经验,提供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新的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和质量标准框架,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引进:就是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合作模式、机制与项目资源。通过教科文组织这一政府间国际智力合作渠道,学习和了解国际的新思想、新趋势;通过参与该组织的重大计划活动,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合作关系;通过申请实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争取国际的技术资源和财源,取得具有示范性的创新成果。

  支持:就是支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试点计划。利用教科文组织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技术资源优势和国际合作机制优势,按照国际的先进标准和质量标准以及评估体系,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为积极推广试点计划,创造和积累经验。

  打造:就是打造创新人才。作为国际智力合作机构,教科文组织拥有各领域国际专家网络和队伍。虽说我国的学者在其中的人数不断上升,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的实际需要。我们将深入调研后制定具体计划,通过与该组织的合作,打造出一批有国际水平的拔尖学者、锻炼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培养出一批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