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材门事件潜规则:垄断发行开路 强订教辅捞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安徽教材门事件潜规则:垄断发行开路 强订教辅捞钱

2010年10月09日 11: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使用人教版教材快一个月了,安徽滁州中学的教7年级英语的陶老师,却仍在为如何备课发着愁。陶老师班上的学生多是外出农民工的留守孩子,小学期间并没有学过英语,基础较差,连26个字母依然没掌握,而新教材中第一单元就出现了first name 和last name,如何让他们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名字的区别呢?小问题都讲不清楚,这套教材正式的课程,对孩子们来说无疑像天书一般。

  “明明孩子们的底子都很差,为什么非得换成一套原版引进美国的初中教材呢?原先仁爱版的教材不是用得挺好的吗?”陶老师非常的不解。比陶老师更加不解的还有一些正在教授8、9年级英语课程的老师。“原先7、8年级一直使用的是仁爱零起点英语教材,进入8、9年级突然更换为原版引进美国的初中教材,不但难度突然加大,而且两套教材原先编写设计时针对的对象根本不一样。因此,中途更换教材版本后,知识结构体系严重脱节,造成了现在老师‘教没法教’,学生‘学没法学’的混乱教学局面”。阜阳界首市某中学的王老师对记者说。

  2010年8月27日,就在开学前四天,北京仁爱研究所创办人赵勇接到临时通知,他的教材被停用了,而此时110万册教材已运送到安徽省26个县区仁爱教育专用仓库,只等开学时发到学生手中。

  “我们仁爱的英语教材是零起点的,专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设计,在安徽也已经用了多年。”赵勇说。取“仁爱”而代之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这一版本教材原先是原版引进美国的内容,教材设计本来是针对南美学生,起步较高,在其2001年5月引进中国后第一次出版的前言中曾有说明:“本书的难度略高于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适合于教学条件较好、老师水平较高的学校使用”。因此,“这套南美初中英语教材对于安徽北方5市贫困地区的初中学生来说真的太难了,简直像读天书一般”。陶老师对记者说。

  据此前媒体报道,对于教材的临时更换,安徽省教育厅解释,由于仁爱所“拒不向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供货”,“从维护学生利益、维护我省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考虑,“不得已”而作此决定。

  “拿下我的教材,是因为他们想垄断教材发行权。”赵勇说。记者了解到,垄断教材发行权可以轻易获得高额的发行费,依托发行又可以搭售大量教辅材料。两块大蛋糕在口,也难怪安徽官办发行公司要紧咬发行权不放。

  教材发行权之争:不需要28%的发行费

  此前,安徽省教育厅一名负责人在媒体上公开说:“这次换教材实属无奈,主要原因是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要求对其自己研发的教材自办发行,自行配送。并且,去年他们就提过同样的要求没有被满足,造成教材推迟到校。”

  而仁爱所负责人赵勇则认为,仁爱所在安徽省内的教材销售区域已有了较为完整的发行物流体系,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有能力、有资格自办发行教材,并不需要通过指定的发行机构——新华书店。于是赵勇递交了教材发行投标申请书,但安徽省教育厅给予的答复只是“不予考虑”一句话,甚至没有书面理由。

  记者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在安徽,一本教材的价格构成大概如下:印刷成本45%,发行费28%,研发成本10%,6%的培训费用及推广营销成本,其他成本6%,剩下的5%是原创出版社的利润。由于安徽教育厅指定的教材发行机构是新华书店,这28%的发行费就被当地新华书店拿走,仁爱所可以拿到5%的利润。“作为教材的研发中心,前期投入巨大的财力研发,后期又投入巨大的人力推广,但是只能获得教材利润的一少部分,这实在是很不公平。”赵勇说。

  “新华书店对教材的发行,其实根本用不了28%,教材发行总金额的3%就已足够了。”赵勇认为,“因为教材的推广和营销已经由原创单位负责了,剩下的发行工作实际上只是教材配送而已,并且教材品种少,单品种数量大,送货地点固定集中,配送工作也并不是难事。”

  赵勇还算了一本账,“如果我的教材让我自己发行,我会给安徽省政府教材发行总金额23%的折扣,新华书店给出的折扣只有0.6%,就因为我的发行费用低;再者,我自己发行教材,可以直接与使用教材的老师与学生顺畅沟通,反馈信息也能及时的传达到研发中心,使其对教材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适应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赵勇认为自办发行一举三得,使得政府、学生、教材原创机构均能获得效益,所以仁爱所才会要求跳过新华书店,自办发行。

  虽然仁爱所的教材在折扣上很有优势,但其申请发行招标的回应只是“不予考虑”。

  出于求证的目的,记者拨打安徽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电话,但无人接听。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