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材门事件潜规则:垄断发行开路 强订教辅捞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安徽教材门事件潜规则:垄断发行开路 强订教辅捞钱(2)

2010年10月09日 11: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垄断教辅资料:强行征订一年销售额达8.1亿

  与教材发行权紧密相关的不仅是高额的发行费,还有搭售教辅书的机会。

  安徽一位老师向记者反映,他们学校去当地新华书店取教材,如果不同意征订新华书店提供的教辅资料,就不能将教材取回学校。但是,新华书店提供的教辅往往质次价高,更主要的是与所使用的教材并不配套,很多学生及家长都对此颇有怨言。

  据记者了解到,在配发教材的同时搭售教辅用书的确是新华书店发行行业内的潜规则。仁爱教育研究所要求自己配送教材到校也是源于新华书店当初配送仁爱教材进校时搭售了大量的劣质非仁爱教辅,从而影响仁爱英语教材师生的正常教学和仁爱英语教材的使用信誉。

  据媒体报道,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正平说:“2009年教辅图书销售就已经超过了8亿元,我们公司只有30多个人,负责全省的业务,2010年的销售计划是要达到10.6亿元。”有知情人士也确认,2009年教辅图书销售额已达到了8.1亿元。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对外公布的小学486万人,初中297万,高中216万人,总计1001万人计算,安徽省的每名学生平均每年需要负担80.8元强行“被订购”的教辅费用。而2010年度,学生所负担的教辅费用可能还将有所增加。

  学生们手中的教辅书,均是由安徽省教育厅直属机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省内四家出版社出版的教辅资料,外省的教辅想插足安徽省内的教辅市场,是不可能的。“我也去找过相关的领导,希望我自己的教辅能进入安徽,但是他们根本不理我。”赵勇说。

  而这些教辅图书又全部由安徽省新华书店独家包销发行,其他任何图书机构均不得销售。四家安徽本地的出版社需要按新华书店教辅总售价的5%向安徽省教科所支付版税。

  根据2009年新华书店公布的教辅图书的销售额为8.1亿元,安徽省教科所就可以得到4050万元的版税,如果教辅销售的越多,则教科所就得到的越多。

  “如果没有教材配送到校的便利条件,随教材搭售教辅进校的营销模式也不会存在,安徽省教育厅下属的教科所每年几千万的获利也无法实现。”赵勇这样认为,“这才是他们在开学前换教材的主要原因。”

  谁为此付出代价:国家多掏了3.15亿

  在这种模式下,安徽官办发行公司既获得了高昂的发行费用,又得到了巨额的教辅销售利润,那么,又是谁为他们的获利买单呢?

  首先是政府。众所周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由国家教育经费统一买单。高昂的发行费用无疑是抬高了政府采购的费用。安徽新华书店2009年度对外公布的年报中显示,2009年安徽省教材发行总金额为12.6亿元,发行费按照发行总金额的28%计算,则新华书店可获利3.53亿元。如果按照公开招投标确定发行商,通过竞争,发行费用以不超过3%计算,可以为国家节省教科书采购资金12.6×25%=3.15亿元。

  “安徽五市110万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拿不到合适的教材,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掌握应有的知识,这是难以弥补的损失。”赵勇说。

  安徽阜阳英语老师的来信上说:“安徽换教材所涉5市,教育本就不发达,均是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英语基础,仁爱版教材比较适合我们这的教育实际,学生也比较适应,突然换了人教版的教材,学生们觉得难度提高,上课仿佛在看天书,对此很多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到底用哪家的教材:能否让学生说了算?

  “我们发往安徽的110万教材现在还放在仓库里呢,如果事无转机,这些教材算是全毁了。因为每一年的教材都是不一样的,会有各方面的修订。”仁爱教育研究所一线推广人员苏小姐说。对于这次折戟安徽,赵勇仍一筹莫展,“今年损失的这110万教材,按每本定价11.06元来算,总共1216.6万元。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安徽的市场以后全都没了,损失就无法估量。”

  同样一筹莫展的还有陶老师,“虽然刚刚接触,但学生们却正在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课不知道该怎么讲,以后的中考又该怎么应付呢?”

  一封几十名英语老师联名写给省教育厅的信中说道:“我们并不反对更换教材,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作出决定前,能不能切实的考虑一下教学实际,用什么教材能不能让学生和老师选定?不要这样冒进。”

  国家财政下拨的教育经费,究竟是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的?还是拨给地方利益各方?

  但不管教材中的利益如何分割,拿着教材上课的是孩子们,看着教材备课的是教师们,如果他们没有发言权,试问谁更有发言权呢?

  界首市一名老师接受采访时说:“人教版的英语教材实在太难了,我们被逼的没办法,都是借仁爱的旧教材在教学,但是仁爱的旧教材依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们‘人手一本’的需求。我们很多老师都希望能换回仁爱版的教材,人教版的教材当然也不用浪费,期望可以给孩子当课外读物使用。”(文/见习记者 杨柳)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