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学校生存状况调查:教师薪酬低成计件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广东民办学校生存状况调查:教师薪酬低成计件工

2010年10月15日 10:4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东莞南城的一所民办学校校门紧闭,准备辞职的老师隔着铁门与记者交流。她们的梦想是有一天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教师工资只有公办学校的1/3,学校缴税率达25%,生存尴尬……

  民办学校的国民待遇梦

  公办学校是家长求老师,民办学校是老师求家长。

  9月开学后,教师节、中秋节、国庆黄金周接踵而至,不少地方都以“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讲课能手”等荣誉向老师致敬,当然也少不了实惠的慰问金。而家长、学生们也给老师送去各式礼品以示感谢。但这些似乎都仅局限在公办学校。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东的一些民办学校,发现在同样的节日背后,民办教师不仅很难与公办教师同台争荣誉称号,甚至还要厚着脸皮上门家访以收取“早餐费”、“午餐费”、“托管费”等与自己收入挂钩的各种“灰色收费”,有的民办教师终年最大的愿望竟只是“能听一节公办教师讲的课”。

  在同一蓝天下,民办学校到底离国民待遇还有多远?

  站在讲台上的“计件工人”

  有的地方民办教师收入还不如普通工人。在深圳坪山新区飞东小学附近的宣传栏上,记者看到大量招工启事,其中大部分招聘岗位的月薪都在1500-2000元;讽刺的是,这所民校老师的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

  2007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的张小萌(化名)未能赶上广东“代转公”的“班车”,只能从代课教师转成民办教师,今年在广州天河区潭村骏苗小学开始新的教书生活。对这个20多岁的女孩来说,身份转变并不是最大的困扰,而是一个月只拿600元的基本工资让她始终舒坦不起来:“即使所有补贴、补课费等等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五六,拿到手的也就一千二三。”

  张小萌的“委屈”是显而易见的:早上7点10分签到,下午差不多6点下班,以前在公办学校任代课老师的时候,平均一天只上两三节课,但在骏苗小学一整天几乎都没法休息,“20多个班,只有30来个老师,每个老师的工作量大概是公办学校的两倍”,张小萌无奈地说,“但与他们相比,报酬仅为1/3。同样是老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如果再过三年,我还不能成为公办老师,我就转行,坚持不下去了。”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广州市民办初中有129所,占全市初中的31.83%,在校生79616人,占初中生数的15.12%;民办小学有161所,占比15.56%,在校生245411人,占比28.44%。而在个别行政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力量接近半壁江山。放眼广东全省,民办教育占全省教育资源总量的1/4,其中民办学校学生共有369.7万人,占全国的1/9;民办学校专任教师近20万人,占全国的近1/10。

  “但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薪酬不足公办教师的一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广州市民办小学校长表示,由于广东的整体收入水平比内地农村要高,因此能留下来的民办教师大多背井离乡,来到广东后发现与公办教师收入相距甚大,很多人产生了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

  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民办教师收入还不如普通工人。南方日报记者在深圳坪山新区飞东小学附近的宣传栏上看到大量招工启事,当中大部分招工的月薪标准都在1500-2000元;讽刺的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

  由于收入微薄,难以招聘到足够的老师,结果部分民办学校就采取“计件工酬”,多上课多拿工资,这些老师平均每周兼课达20节,多的高达26节,还得用校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基本上没有空余时间发展。“5点多下班,改作业要改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宿舍,连热水都没有,洗漱都来不及,忙得连认识异性的时间都没有。”深圳博明学校欧老师说。

  “如果不是这一行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本科毕业的人民教师,能拿到手的收入都比不上一个帮人带孩子的保姆。”张小萌狠狠地抿着嘴唇说。

  ◎不少民校老师一年到头都得上门“家访”,求家长交各种与教师收入挂钩的款项,从学期末的订位费,到开学的早餐费、午餐费、春游费、兴趣班费、托管费等,毫无尊严可言。

  ◎总体上看,公办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个基础教育优质学位,政府每年要投入逾万元;大多民办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个学位,每年只能收取家长两三千元。

  ◎“民办非企业”的身份使民办学校在国民教育体制中享受的是“私生子”待遇,而不是应有的“国民待遇”。

  ◎业内人士建议,广东各地在拟定地方条例时可以先行先试,比如政府出面打通人才交流渠道,分配公办学校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执教;建立民办学校与政府合作的机制,确定民办教师最低薪酬标准等。

  生源魔咒下的“非典型家访”

  公办学校的家长是提着礼物去尊师重教,民办学校的教师就连很简单的尊严也要争取。不少民校老师一年到头都得上门“家访”,求家长缴费,从学期末的订位费,到开学的早餐费、午餐费、春游费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骏苗小学的周校长感叹,该校有1000多名在校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工子女,家庭收入较低,每个学生每学期收1000元左右,在缴交税费、场地租金和其他日常支出后,根本没有盈余,“老师的钱也都是学费中挤出来的”。

  的确,对民办学校来说,生源就是维持办学的生机,有时甚至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华胜实验学校是12年一贯制学校,在深圳宝安区宝安大道西乡三围村段上,与航城大道的工业园仅200米之隔。徐灵介绍,他是在2006年到该校任校长,当时学校有约1000名学生,到了2008年底达到1650人的规模,生源主要就是工业园内外外来工的子女。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风暴的冲击,工业园内工厂的迁移、倒闭,使这所在西乡已小有名气的学校,2009年春季学生数量一下子跌破了1600。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