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钱学森:送别之后的思念(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追忆钱学森:送别之后的思念(2)

2010年11月01日 11:1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次有趣的面对面

  我第一次与钱先生面对面接触,是带了一位摄影师丁锡洪去为他照相。这是在1960年,中国科协要办一个出国展览,主题是介绍中国的科技群众活动。我负责这个展览的总体设计。在送审过程中,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范长江同志提出,要有展示中国科学家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内容,代表人物就是李四光与钱学森。遵照长江同志的指示,我们立即与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党委联系,地质部摄有李老入党场面的照片,而力学所没有拍摄钱学森先生入党场面的照片,我们只好补拍。就设计了一个钱学森先生学毛泽东选集的镜头,并约好时间去照。由于这次会见,一切都是按照事前约定的程序进行,力学所党办的一位同志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互相打了一个招呼,就开始照相。他很自然地坐下来看书,并问我们这样行吗?我们说,顶好。摄影师就咔嚓咔嚓从不同角度抓拍了几张。照完相,我们不便再打扰他,就告辞了。

  第二次与他面对面的交谈,是去请他作科普报告。这大约是1962年,三年困难之后,中国科协要恢复举办《中央科学讲座》,我们想请钱先生讲第一讲,打听到他正住在一个宾馆开会,我们就径直到宾馆去找他。因为事前没有约,他很突然,似乎觉得你们也真会找,风趣地说了句,你们这是“异军突起”,然后请我们坐下。我们简要地向他说明来意。他想了想说,这个报告,你们可以请北航的宁榥教授来作,他是喷气技术方面的专家,对喷气技术在飞机、卫星和宇宙飞船等方面的应用很熟悉,口才又好,一定能让听众满意的。后来,我们遵照他的意见,请了宁榥教授,2700人的北京展览馆剧场坐得满满的,反响非常之好。直至今日,我还保存有宁教授的讲稿。

  为早日恢复科协和学会大声疾呼

  第三次与钱老面对面,是陪同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的周培源先生听取他关于恢复科协和学会的建议,并担任记录。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十年动乱中,科协和学会被迫停止活动,只是在对外交往中,保留一个中国科协的名誉。唯一能代表中国科协出面接待外宾的也只有周培源副主席一人。四人帮垮台后,尽管科学界恢复科协和学会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当时工青妇和文联都还没有恢复,中国科学院领导(文革中“三科”都合并到科学院)只允许中国科协在北京搞点活动,而由党中央和国务院筹划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科协和学会很可能无缘于这次大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坚守在科协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实在等不及了,就希望钱老出面为科协和学会讲讲话。于是就有了这次钱学森约访周培源谈加强科协和学会的建议。

  1977年6月29日晚,钱老到北大燕南园周老的寓所看望周老,简要地阐述了他对在四化进程中,加强科协和学会工作以及科普工作的重要作用的见解与建议,并反复强调到本世纪末只有23年了要赶快干。我参加了这两位老科学家的晤谈,并担任记录。钱老讲话一向很有条理,语速也比较慢,我基本上是原话照录,稍加整理就成为一份简报,第二天送周老、钱老过目后,以最快速度打印出来,呈送有关领导,并在科技界广为散发。到了8月,听说小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科教座谈会,会议代表住在北京饭店,我就拿着这份简报去找出席这次会议的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益教授。沈老是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创办人之一,原全国科普协会的副秘书长,一向热心科技群众团体的工作。我问他是否可向小平同志转呈这份简报,他慨然应允,并亲笔给邓副主席写了一封信,附上钱老约访周老的简报,呈送上去。这样就直接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了几位著名科学家的意见。不久,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就写上了“科学技术协会和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必须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两句话,使恢复科协、学会和做好科普工作有了“红头文件”。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