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制度改革应权力下放 将治学权真正交给教授

2010年11月11日 10: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南京师范大学制定了《关于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并于明年初全面展开“教授治学”的试点工作。

  专家指出,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大学改革的关键,对“教授治学”的强调正是南京师大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尝试。

  制度改革从权力下放“突围”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南京师大近些年来一直在寻求某种突破。“规模扩张后,高校面临的任务必然要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这就必须率先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该校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说。

  改革迫在眉睫,而“行政力量远大于学术力量”是其最大的绊脚石。如何解决,南京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建社指出,“现代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因此,学校必须简政放权。而在学校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只有让教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拥有决策权,才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学术梯队的建设和学术大家的成长。”。

  相关的改革其实早在进行中。2002年,该校地科院率先拉开了改革的大幕,成立了由该院所有教授都参与的教授委员会。之后,这种模式被其他不少学院效仿。

  在该制度下,学院教授委员会根据各学院具体情况由9-15名教授代表组成,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四年。各学院现有的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治学机构作为教授委员会的专门机构,采取集体讨论、充分协商和民主决策等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重大治学事项、决策票决制”的原则行使职权。

  教授劲往一处使

  学科建设一向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龙头和基础,但在过去,谁掌握学术权力,谁的学科就能发展,因此,教师们内部矛盾重重、资源大战硝烟弥漫。力量的分散让南京师大化科院的一个博士点申请了几年都没成功。

  “自从去年实行‘教授治学’这种模式,整个学院的学术氛围焕然一新,大家劲都往一处使了。”化科院副院长周益民说。最近,该院曾久攻不下的博士点申报也已过五关斩六将。而几代人梦想的实现正是得益于“教授治学”制度对教授权力的保障和尊重。“在申报前,我们开了不亚于十次的会议,听取了每位教授的意见”。不仅如此,由于教授委员会对教授的引进有决定权,去年,该院引进了5位年轻教师,不到一年时间,其中4位都申请到了国家资金项目,并立即开展了相关研究,“上手之快,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南京师大,地科院的地理信息学科目前已建成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该院副院长汤国安教授介绍,得益于“教授抱团”的影响力,每年都会有四五十位优秀教师慕名前来,却没有一位人才流失,地科院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把6个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全部囊括的学院。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高校管理模式;而最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又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提出了新要求。

  南京师大校长宋永忠介绍,由于高等学校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学校的治理不能单纯靠教授群体实现,还需要建立起政治、行政和学术权力三者的分工和平衡。为此,南京师大对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定位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由这25个字出发,该校逐步建立了党政管理、教授治学、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机制。

  现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的刘旺洪教授曾是南京师大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他解释,“三位一体”具体包括三种制度,一是党政联系会议,以解决党政之间长期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寻求党政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二是教授治学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错位和多学科的利益平衡;三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三位一体,体现的是现代大学的学院制度。”

  当然,我国大学在外部管理体制上要完全走出“行政本位”的窠臼,真正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恐怕还有漫长的道路,但南京师大在这条道路上无疑做出了可资借鉴的尝试。(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