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海归”初现“回流潮” 融合之路不平坦(图) (2)

2010年12月01日 13:43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体育在美国是主科

  就读于初三的卡子彤是个混血儿,母亲是中国台湾人。三年前卡子彤从美国来到国内,就读于武大外校。一个学期后,他就能够自如地运用中文交流了。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卡子彤的语文考了90多分(满分为120分),“比有些一直在国内的同学还要高,成绩还算可以吧!”卡子彤昂头笑着,有着“小海归”典型的自信。

  卡子彤才15岁,却已经是个大高个儿了。他说在美国读书时学过游泳、橄榄球、篮球和棒球。他还记得橄榄球教练对他的“折磨”,“以前很恨他,不过现在想起来觉得他挺可爱的,不是他,我的橄榄球不会打得那么好”。

  在卡子彤看来,体育是美国学校的一门主科,甚至比英语、数学都重要。来到国内后,爱好体育锻炼的卡子彤有点“憋屈”:学习时间明显延长,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大为减少了,一时间曾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的这种感受也引起了其他小海归的共鸣。

  得知国内中小学因为担心学生受意外伤害,不敢让学生们加大锻炼时,卡子彤显得很不解:锻炼中受伤很常见啊,在美国的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保险,另外学校体育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学生们能够放心地强壮体魄。

  3.个人兴趣在学业压力下搁浅

  今年9月份,郭思睿回到武汉,之前他在美国已经上了一年的初一。回到武汉后,他发现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太多,于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又从初一读起。

  谈到在美国学习最大的收获,郭思睿说就是发现了自己的科学兴趣。他记得妈妈一次带他去黄石国家地理公园,他被自然界的奇迹震撼了,他太想揭开其中的自然奥妙了。随后,郭思睿惊喜地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大量科学藏书,他如饥似渴地投入进去,汲取着书中的营养。郭思睿说,因为美国的课后作业很少,有大量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回到武汉后,郭思睿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课堂上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太少,找不到前沿的科普读物,他不知道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是否要暂搁?他坦言有点不舍。

  4.从“放养”到“圈养”

  国外的学习由于没有压力,家长对小海归们几乎是“不管不问”,上学放学不送,作业从不插手,不操心孩子的吃穿,孩子的身心完全处于“放养”的状态。

  回到国内后,由于孩子学习压力陡增,家长们不得不开始操心起来。有的小海归感到不习惯,没有家长的帮助,很难独立完成颇有难度的家庭作业。“我还是喜欢家长不怎么管我的感觉。”初二女生熊抚月曾在美国读过一年小学,刚从美国回国那阵子,看到不少同学由家长送来接去,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背书包、拿早餐,她觉得很别扭。在美国呆了一年,小妮子已经能够自理了。记者同这些年龄不大的孩子交流时,已经能够感觉到他们的独立和自主。

  C、融合之路不平坦

  回到国内的学校,小海归们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上,语文、数学成了他们最头疼的科目。

  1.学习容易两极分化

  在不少小海归看来,国内的学习强度和难度大幅提升,数学所学的知识可谓高深难懂;语文的写作文成了最怕的作业——怎么也凑不齐要求达到的字数,错别字也多。在经历了国外的轻松学习后,小海归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不少带过小海归的教师坦言,在国内外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的转换中,小海归们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学生在经历了短暂的波折后,成功过渡,很快融入到国内的学习氛围中,以自己擅长思维的特长提升了学习效率,比如今年武大附中的高考文科“状元”陈依达考了590多分,她就是小海归。有一些小海归归国后,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心理,无法融入到校园学习,长期处于一种失落的状态,海归的优势和自信也被磨灭。

  对此,武大外校校长苏荣军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中小学校园中的小海归在增加,学校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对小海归们在融合阶段不做过多的学科要求,并要求教师对他们倾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能够平稳过渡。

  2.在课堂上不那么“听话”

  在采访小海归时,他们给记者同样的感受:自信、开朗、坦诚,有着他们这个年纪段该有的朝气和阳光。对此,武大附中教师胡亚红、黄旭华颇为认同,他们接触的小海归都比较有个性,虽然成绩并不是在年级里拔尖的,但他们身上流露出的自信是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曾有的。“让我试试吧”是他们的口头禅,其他孩子不敢轻易接手的事,他们总是乐于尝试,哪怕结果并不被看好。这些孩子很少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思维不拘一格,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令老师不知如何作答的问题。有的问题很新奇,显示出这些孩子独特、创新的思维方式。

  通过国外的社交功课,不少小海归能够自如地与人打交道。他们与人交往坦诚,不绕弯子,很善于找话题。对于老师,他们不愿意去敬畏,而更愿意将老师当作朋友平等对待。(楚天金报 文图/记者赵莉 通讯员胡培荣)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