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官员称公务员热无碍发展 考生自称“打酱油”

2010年12月06日 09:1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场(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昨举行,全国上百万人参加

  昨日,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考区的46个城市同时举行,全国上百万人参加考试。本次考试,四川地区应考的考生为21998人,缺考3613人,参考率为83.6%,四川共设置了13个考点。与往年国家公务员公招考试相比,今年不允许考生提前离开考场,只有等当门科目考试结束后,才能走出考场。

  考生

  有的考生自称“打酱油”

  昨日上午8时许,四川人事考试基地考点已挤满了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

  参考的考生,有的神情紧张,有的神情很轻松。前天下午从南充赶来参考的考生刘北,这次报考的是中央机关。对于考试,他心态很平和,“一个岗位至少都是上百人参考,顺其自然,就当感受一下国考氛围。”刘北今年在南充一所高校读大四,对于公务员考试,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主要还是准备找工作,能不能考上谁也没有把握。”

  考生中,像刘北一样的还不少。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现场和网上都发现,不少考生都称自己是来“打酱油”的。网上一名网上说:“今天在川大锦城学院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虽然知道自己没戏,打打酱油也好啊,不能白损失了一百块钱。”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公招职位有1.6万个,全国有近140万考生报考,扣除缺考人数,估计参考人数也超过百万,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所以考生心态也多样化。”省人事考试机构有关负责人说,考生心态平和很重要,毕竟公招只是就业的一个渠道而已,公务员这个职位并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关键靠考生自身的兴趣、特长。

  四川地区暂未发现农民工考生

  2011年公务员招录创举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农民工等可报考公务员”。根据公招安排,今年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系统有部分职位定向招录农民工。全国也有171名工人农民报名参加了昨日的考试。

  四川考区到底今年有没有农民工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呢?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在我省考试的考生中,暂时没有发现农民工的身影。

  “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今年首次允许工人农民可报考,但肯定很多农民工没有这个信心报名参考。”有关公务员考试专家说,工人农民首先就不适应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加之大学生等人群报考人数众多,他们肯定对考试的信心明显不足。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估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到公务员考试中来。

  纪律

  身上手机响5年禁考

  进入考场前,监考老师核对了考生的身份证以及准考证,签字确认以后才允许考生进入教室对号入座,考生桌面只能放三样东西,就是准考证、身份证以及答题所用的笔,其他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会统一放在考室讲台上。

  省人事考试机构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杜绝任何可能出现作弊的环节,今年提前答好试卷的考生,不允许提前离开考场,必须等到当科考试结束后,才能离开考场。

  今年,如果考生身上的手机在考试时发出任何铃声,该考生将面临5年禁考的处罚。这就要求考生在关机前,一定要把闹铃也一并关闭。据了解,昨日四川地区的考场,没有发现作弊行为。

  考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题量减5道时间依然紧

  “今年行测总的题量由去年的140道题变为今年的135道题。”走出考试的考生说,试题总体上还是五大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其中,判断推理题由去年的35道题变为今年的40道题,资料分析由去年的25道题变为今年的15道题,题量虽然减少了,但对考生而言时间依然很紧张。“最后十几道题,我全部选的C,没得时间了,只能填满交卷。”考生小刘说,因为时间太紧,该科目考试中基本上没有人提前做完。

  申论:

  考题不难谈黄河治理

  昨日的《申论》共两套题,报考副省级以上单位《申论》考题是围绕黄河治理展开;报考副省级以下单位则围绕教育公平和无根文化方面展开的。

  在四川省人事考试基地考点,考生吴某报考的是中央某单位的职位。“今天的《申论》不算难,考的是一个谈论了上千年的话题——黄河治理。”

  报考邛崃市国税局的小周考的《申论》则是另一套题。小周说,《申论》科目考题一共有7段材料。考题中,第一个题目就是概括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存在哪些问题。另外一个题目就是要求考生为教育公平、乡村教育及文化宣传建言献策。华西都市报记者姚长寿实习生袁永燕

  权威访谈

  2011年度“国考”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怎么正确看待“公务员热”?就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5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官方否认“公务员热”阻碍中国发展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解析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

  【考生特点】

  公务员考试录取率将提高

  记者: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141万,比去年少了3万人,今天来参加考试的人是不是也减少了?

  聂生奎: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报名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3万,这一数字比去年少了1万人,而我们录取的人数是1.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00人。这也就意味着,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将有所提高,我们计算出的报考与录取比是63.6:1。

  女性报考者多于男性

  记者:这次公务员考试报考,还有哪些数字值得关注?

  聂生奎:有一个数字出现了特殊的变化,那就是报考人员的男女性别比为0.97:1,也就是说,报考者中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而在以往都是男性考生多于女性考生。

  【热点回应“公务员热”阻碍中国发展?回应:只会促进何谈阻碍】

  记者:这次公务员考试前,社会上再次热烈争论起“公务员热”的是与非,甚至有人说“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您怎样看待“公务员热”?

  聂生奎:因为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集中考试录取,报名自然就会集中,也就是所谓的“公务员热”。举个例子,如果让电力、通讯、金融行业的所有大企业集中起来招聘人员,报名人数肯定也会超过百万,录取率可能比公务员考试还要低。我们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何谈阻碍中国发展呢?

  “公务员热”已经开始降温?回应:就业问题有所缓解

  记者:今年最终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比去年少了1万人,这是不是说明“公务员热”已经开始降温了?

  聂生奎:的确,随着人们在报考上更加理性,“公务员热”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还有,一些地方的缺考率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很多人都放弃了考试。

  记者:“公务员热”为什么会降温呢?

  聂生奎: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问题有所缓解,人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了;二是很多人在报考时更加理性,不再抱着凑热闹的心理;三是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85%以上的职位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一些大学毕业生还没有做好到县级以下基层工作的准备,放弃了报考。另外,对于很多在职人员来说,变更职业的机会成本不断加大,很多人不再考虑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今年在职人员的报考人数为15万人。据新华社

  数字

  总体招录比例

  87.5:1

  2011年“国考”按照140万人参加考试,提供1.6万个岗位来计算,考录比为87.5:1。

  统计发现,“国考”报名最后通过审核人数已连续三年超过100万人。

  弃考人数

  30%

  华图网校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秦国伟表示,根据往年情况,约有三成多考生弃考,也就是说报考2011年国考者中,实际将会有100万左右的考生参加考试。弃考的原因多是对这场考试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存在“裸考”的情况。

  最热岗位

  4961:1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这一比例已突破上一年最高的竞争比例4224∶1,再创历史新高。此外,2011年“国考”所招的职位共1.6万个。竞争比例最高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1以上。

  农民工招录比例

  12:1

  140余万人的“国考”大军中首次出现了171名一线工人、农民的身影,报考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系统的定向招录职位。报名和录取比例约为12:1,远低于今年国考的总体平均竞争比例。

  我省新录用公务员培训首次增加义工服务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姚长寿实习生袁永燕)昨日,省公务员培训中心透露,我省今后在新任公务员培训时,将增加一个内容——义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本月3日,我省参加培训的新录用公务员和成都市义工联的义工,一起在春熙路上进行了一次义卖活动,筹得的4185.4元全部捐给了成都市残联基金会。

  上周五,春熙路上热闹非凡。省公务局组织的40名新录用公务员和成都市义工联的义工一起,站在街边进行义卖。义卖的产品都是由残疾人朋友亲手制作的精美工艺品。义卖中,公务员们和义工一起向市民推销工艺品。据介绍,这是我省首次组织新任公务员参与义卖活动。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