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科研院所改制综述:担当起创新型国家的脊梁 (2)

2010年12月20日 17: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技型央企,市场浪潮中凤凰涅槃

  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少院所在改制中经历过迷茫、困惑,最终在不断求索中实现自力更生。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1980年,北钢院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内部经营运行机制迟迟未能扭转。

  2003年,北钢院改制成立中冶京诚。家底薄、业务单一、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低、缺人才、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困扰这家新生的公司。

  企业究竟怎么走?领导班子认真剖析企业自身的优势、面临的困难,反复研讨,确立了“打造新型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的目标。

  几年来,京诚公司体制、战略、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全面转型,整体经营效益成倍增长,企业价值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腾飞之路。

  同样的凤凰涅槃也发生在中冶集团的另一家公司。

  1984年以前,中冶赛迪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大型甲级骨干冶金设计单位;2003年,蜕变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响亮提出,科技进步是关系公司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彻底转变“将科技开发当成生产经营附庸”的观念。

  在“打造创新型研发体系”和“产学研结合”上,赛迪着实闯出了新路子:建成多个成果中试及核心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专有技术产品化、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企业与高校、钢铁企业、外商等联合攻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格局,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无论是“并入”还是“重组”,更多精彩嬗变在神州大地科研型央企中涌现。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神舟”精神,改制后承担了大型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课题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项目。

  2008年,中煤国际和煤科总院战略重组为中煤科工集团。以“引领煤炭科技进步,创造能源绿色未来”为目标,致力于拓展自身科研设计优势,成为安全、高效、清洁煤炭的领跑者。

  随着改制的深入,大中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为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煤科工等多家改制企业建议,在国家层面明确大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定位;加大对科研院所行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度;建立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

  改制十载,科技和经济融合是最大的成果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集中在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显。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中央决定对科技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

  改制十年有余,最大的成果就是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自科技部的最新调研显示,改制优化了科技体系结构,增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激发了科研活力,研发更贴近企业和市场需求。已有30多家改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改制打破了“小富即安”的旧局面,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末260多个中央级改制院所总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依托改制院所建立了4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十一五”末年完成科研项目7923项,累计获得国家奖励250多项;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十一五”期间,中央级改制院所向行业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累计1.6万项,惠及10万多家企业。

  同时,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地方所属科研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公益类院所人均事业费由改制前不足2万元提高到目前的8万元,新增了基本科研业务费、修缮购置专项经费、研究生培养补助经费、离退休人员增拨经费四项财政拨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科学发展观要求在这场变革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

  “十二五”仍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大科研人员将进一步走出象牙塔,勇敢担当起创新型国家的脊梁。(记者 余晓洁)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