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荐“被暗箱” 给“教育八潜”再补几条(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校推荐“被暗箱” 给“教育八潜”再补几条(2)
2009年11月20日 16:4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如果评上市级三好生或者优秀干部,在升学时都会起不小的作用,而这种评选除了学生投票,更多掌握在班主任老师的手里,这就是为什么教师节班主任老师收到礼物最多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金钱攻势,一些家长还会动用特权来占据这些名额。

  这项“潜规则”也体现在中高考的加分政策上,最近接连曝光教育界丑闻,某校获学校推荐的加分学生竟然全都是当地高官的子女,背后暗箱操作的钱权交易昭然若揭。不少家长抗议,中高考这种纯粹的“智力比拼”正在变成“家庭综合实力”的较量,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潜规则第十二条

  学校“减负”就是家长“加负”

  “减负”的呼声在教育界已经呼吁了多年,有人统计,仅仅是教育部出台的“减负令”就有49道之多,然而我们的孩子真的“减负”了吗?几乎每个家长都很清楚,在竞争残酷的应试制度下,学校的“减负”就意味着家长的“加负”。

  去年,北京市教委就出台规定对教师布置作业量做了统一要求:“小学一到二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语文和数学可适量布置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一小时,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初中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两小时。当天没有课程的科目不能安排书面家庭作业。”

  看上去很美,可实际呢?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来来妈告诉记者,完成学校的作业仅仅是孩子“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其他的作业和补习内容还多着呢!有学校老师明确告诉家长,要想在升学考试中更具竞争力,仅掌握学校课本上的知识绝对不够,奥数、英语、作文最好都上补习班。几个补习班下来,孩子的周末时间基本就全占上了,晚上披星戴月回家也是常事。有家长称,越是强调“快乐教育”的学校家长就越累,孩子在学校是快乐了,课都要家长花钱花时间带孩子在外面上。

  调查手记

  “潜规则”

  就是“钱规则”

  “教育潜规则”可能还有第十三、十四,乃至更多,一边是教育部门屡屡发布新规,明令禁止;一边是教育顽疾肆意生长,如火如荼,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这些“潜规则”能够长期存在?一位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潜规则便是“钱规则”,当利益主宰教育时,各种唯利是图的教育手段便会层出不穷,即使政令禁令再多,教育机构同样会换汤不换药地换个马甲重新再来。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择校、奥数、私设重点班、有偿家教等现象,归根结底是中高考应试教育催生的产物,而目前应试教育的根本性转变恰是最难的,并不是国家或者各级各部门不愿意推进素质教育,而是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部分形成了一个产业,围绕它形成了各种教辅教材市场、培训市场……教育改革推进起来需要破除一些群体既得利益,因而很难。

  学者秦关撰文称:“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正是这条人造的起跑线,使孩子失去了五彩斑斓的童年。显而易见,从一开始,这条标刻在孩子脚下的起跑线就是一根利益链,它连接急功近利的学校与商人,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官员对现代教育的错误理解。”他发出了“彻底打碎这‘八大’及更多‘潜规则’背后的利益链,救救孩子,救救教育!”的急切呼声,这也是无数家长们的心声。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