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立法保护打学生的教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应该立法保护打学生的教师
2009年01月08日 15:47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珠海一民办学校两位女教师,一个因为掌掴学生,一个因为用教鞭抽打学生被学生私底下叫为"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而且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形被部分学生用手机偷拍下来,在一次课堂上这位"教鞭老师"创下3分钟抽15名学生的"纪录"。(2009年01月07日广州日报)

  没有做过教师、特别是没有做过民办学校教师的人,肯定会对"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表示极大的愤慨,甚至会声讨。但我们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 2008年,10月份在山西和浙江分别发生了"弑师案",引发了社会对于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学生恶意扰乱课堂秩序,故意不完成可以完成的作业,为了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给予适当的惩戒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幸的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了一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热潮,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民主的作风、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这并没有错,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大力支持,但现实是,激励和赏识与批评和惩戒被一部分人理解为完全对立,认为激励赏识教育就不能批评和惩戒,结果导致有些学生为所欲为,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学生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教师处罚,扬言报复教师,或者以体罚为由向媒体曝光,砸教师的饭碗,"巴掌老师" 和"教鞭老师"就是如此。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惩戒和体罚的概念混淆不清,有人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教师正当的惩戒教育也变成了体罚。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师陷入了困惑和迷茫,结果在教育过程中对力度和火候的拿捏左右为难,力度轻了没效果,力度重了会带来麻烦,结果导致不少老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采取放任态度,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不少"杨不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会犯错误是正常的,但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错误。学生犯了错误,体罚学生绝对是不允许的,但对学生进行正当的惩戒是必须的,应当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对那些比较顽皮的学生,单靠口头说服是很难见效的,通过惩戒,让学生认识到犯错误是有风险的,可以让他更好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萧伯纳曾经说过:"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的地方越多,受尊敬的程度就越高。"如果学生对学校、教师没有敬畏之心,那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教育。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违反纪律却不会受到惩戒,长此以往,当他走上社会后能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吗?

  杜克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中指出:"考虑到今日学校的规模和世界范围内的学生向权威挑战的这种似乎是日益增长的趋势,一概废除惩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为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赋予学校和教师正当的惩戒权是完全必要的,是符合教育现实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真正做到既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又不伤害一个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