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证书不应成金钱择校的替代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竞赛证书不应成金钱择校的替代品
2009年01月21日 10:38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新华每日电讯》1月18日报道,由于择校热的驱动,目前校外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和证书评奖迫使学生和家长疲于奔命。南京一中等五所名校校长日前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社会培训机构举行的竞赛成绩或获奖证书作为录取初中新生的依据;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旨在选拔优秀小学毕业生的学科文化考试和竞赛活动。

  目前,不少地方的初中名校都在通过竞赛证书跨区域录取特长生,竞赛证书成为居住地没有名校的学生实现名校梦的主要途径。南京市五所名校的举动是一种难得的自我约束。尽管其承诺能否起到规范择校的作用还有待观察,但不把竞赛证书作为择校的前提,无疑是继金钱择校以后,对择校行为的一种修正。

  “小升初”择校乱象一直广受社会诟病。然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就业的压力、家长对子女未来成长的焦虑叠加于一起,促使择校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几年前,一些家长通过金钱赞助敲开名校大门,导致金钱择校泛滥,进而引发教育不公的责难。在有关部门的政策性限制下,金钱择校方式有所收敛,但继而,通过竞赛证书方式择校大有替代金钱择校之势。这就迫使不少家长和孩子在课外加课,校外补课,上学习班、兴趣班。在竞赛证书择校的引导下,不少地方竞赛热、考证热如火如荼,一些民办教育机构以竞赛取证作为生存的基础。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家长的烦恼依旧,择校现象也没有缓解。

  竞赛证书成为金钱择校的替代品,其危害不容忽视。如果说金钱择校是贫富分化在教育领域的折射,是比家庭的财力,那么,竞赛证书择校就是考试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某种程度上,是在比谁的课外课上得多,谁的学习时间长,谁的家长忍耐力强。

  金钱择校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竞赛证书择校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逆反。家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竞赛,将获取证书作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而且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不仅与当前教育减负相违背,而且往往演变成变相的金钱竞赛。对于没有参加竞赛取证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竞赛证书择校无疑也是一种对公平教育权的侵害。

  竞赛证书不应成为金钱择校的替代品,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更是教育减负的要求。

  均衡教育资源应该是最终和有效的解决途径,但均衡教育资源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需要师资等软件实力的提高,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现有政策体制下,如何在教育公平和人才选拔双重要求下,建立一种既符合政策规则,又有利于优秀学生成长,同时兼顾公平的初中入学方式,是当前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金钱择校、竞赛证书择校、或者其它形式的择校方式就很难杜绝,其种种乱象就可能成为影响教育公平、扰乱素质教育的大问题。这是全社会都不愿看到的。郭振纲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