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提升需入“四扇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研员提升需入“四扇门”
2009年02月01日 10:39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春之际,上海基础教育界推出一项新举措——教研员首届研修班正式开班。

  作为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工程”,这一研修班旨在培养一支与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专家型教研员队伍,同时为全国即将展开的对10万多名专职教研员的大规模培训探路。

  教研员,是各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都有脱颖而出的“专业背景”,且为专业教学的“精英权威”。在上海,这一人群就有900多人,是一支极具“能量”的队伍。

  培训,就意味着在这些“行家”面前“挥刀动戈”。对此,曾先后出版过《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策略》、《现代教师研训新探》等著作,对教师教育颇有研究的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杨连明,不仅“满心欢喜”、还“全心投入”。杨连明认为,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发展,主要标志是能够进入“四扇门”:一是真正走进市、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门,能够同他们对话,主动争取支持;二是真正走进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室,特别是广大教师办公室的门,能够深受欢迎,主动按需提供服务;三是真正走进高等教育院校与研究机构的门,进教育理论殿堂之门,拜教授专家为师,着力于理论指导下的微观实践与指导;四是引领课堂走进优质之门,能够做教师的朋友,成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简言之,对于地区教育发展而言,教研员是集培训、教育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于一身的一专多能的教师,是既有理论又能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一类教师有别于高校教授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显然,眼高手巧,既登得上学术的“厅堂”,又下得了课堂的“厨房”,既拿得出学科教学和素质育人的“艺术”,又亮得出教学引领和解决难题的“功夫”,这样的教研员,是需要通过入“四扇门”修行,从而进入教育教学更高的境界。

  把教研员的功夫练到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教师队伍提升到更佳水平的必然。磨刀不误砍柴功,教研员培训的意义可谓深远。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