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萎缩,城镇化是真正推手? 困境如何求解(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村小学萎缩,城镇化是真正推手? 困境如何求解(2)
2009年04月02日 11:0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困境求解

  布局调整要讲实际 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方法

  宗族观念影响过去是村村办小学,如今要合并了,有些人受宗族观念影响,会不愿意孩子到邻村读书,也担心孩子受其他村的人欺负。

  可行选项:龙门县决定原则上是所有村小都合并到镇上的中心学校,不存在村村不服的问题。

  担心路程远不如在自家门口上学方便,还增加了花销,如果让太小的孩子走读上学,确实难以令人放心。

  可行选项:龙门、德庆采取先并高年级,保留村级小学和部分教学点的办法来解决。

  校舍问题不少学校是集资兴建的,有的还是华侨出资,如今要撤并,感觉很难向别人交待,同时空置学校如何处理也是问题。

  可行选项:德庆、龙门等利用空置校舍开办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

  2007年,就部分网友反映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教育部在回复中要求: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这被舆论解读为,国家在叫停“强行撤并”。

  教育部承认,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并校后一些同学上学难和辍学的情况,也引起了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

  四会市教育局钟丹副局长强调“这是个别情况”,她表示局里一直重视“防流杜辍”,每个镇的辍学率都控制在省控制线2%以下。“这些个别情况的发生,也可能是父母或者孩子根本不想读,或读不下去。但如果真是困难学生,我们会按标准给他们一定补贴;如果是中学生,我们会鼓励其住宿和报读补贴更高的职业中学等方式,帮这些孩子渡过难关。”

  四会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从2002年开始的,但撤并力度加大是在2004和2005年,“因为起初几年一些群众不理解,需要耐心做工作”。

  四会、大埔等地的教育部门也强调,他们在推进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因地制宜,跟村民充分耐心地做工作,取得大部分村民同意后,才进行学校撤并。

  四会等地还采取先并高年级,而将低年级保留在原来的教学点就读,再逐渐撤并的做法。并校后,要求小学安排老师送学生放学走一段路程,或者协调村里购买校车接送。

  德庆县做的更谨慎,他们目前只是把五六年级合并过去,甚至有的学校只是合并六年级,一至五年级多还在原来的学校读书,这样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农民的抵触情绪。

  在该县马圩中心小学,记者了解到,由于合并的原因,学校的一至四年级各有两个班,而五六年级却各达七个班。在该校107个住校生中,全部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多为11、12岁,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针对废校利用难的问题,德庆和龙门县还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开办幼儿园的做法。

  在龙门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育科科长范卫萍看来,此举不仅可以占领学前教育的阵地,使农村家庭子女也能及早接受规范的幼儿教育,也可较好地实现当初村民或华侨捐建校舍的价值。

  德庆利用空置校舍办幼儿园的经验甚至得到了雷于蓝副省长的关注,前不久她还专门来德庆考察了有关情况。

  “其实,利用空置教室办幼儿园是多赢的结果。”德庆县教育局局长周勇志分析,“农村幼儿教育空间很大,又有大量的教室可以用,何不如多办些幼儿园,既能有效利用校舍资源又能办好学前教育。”

  周勇志认为,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老师工资没有财政保障,所以要收一定的学费,目前德庆的标准是每个学期一个孩子收300元左右。按照这个标准,一个老师能收20个孩子,这个幼儿园就可以维持运转。记者谢庆裕胡念飞谢苗枫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宏旺实习生蒋哲何薇通讯员谈细育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