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的滋味:自尊被分数击得粉碎 恐怖深入人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家长会的滋味:自尊被分数击得粉碎 恐怖深入人心(2)
2009年05月07日 09: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深刻体会到差生的悲凉愤懑

  第一次开家长会,是儿子4岁上幼儿园时。那时刚刚25岁的我心里还有点儿不适应,激动、兴奋、忐忑,因为这标志着自己进入人生又一意义重大阶段,再次强化了自己的母亲角色,同时也意味着肩上不容推卸的教育责任,也是年轻的我与社会接触另一个层面。

  那时正值初秋,我向单位请了假,非常激动地前往幼儿园,心里充满了骄傲自豪,开家长会!老师会说什么呢,老师眼中我儿子表现怎么样呢……

  到了幼儿园,加入“围城大军”(教室周围已挤满了很多大人)。开会了,家长坐在各自宝贝的小凳子上显得笨拙可笑。老师看上去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但是面无表情地讲话,交待要增缴的各种费用,家长们都如学生般老实巴交地看着她。这个时候没有贫富贵贱之别,没有身份尊卑之分,只有一个身份:孩子家长。

  再后来儿子上小学了,再去开家长会已没有了最初的兴奋劲。因为儿子异常调皮,被老师“奉为”班上的“四大金刚”之一,而且不爱听课不完成作业。我每次见到老师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会遭到一通斥责,那一刻,我哈腰、点头,虽然有强烈的屈辱感,却还是吞声忍气,深刻体会到了学校差生的悲凉愤懑心情。但我还得隐忍着陪笑脸恳求老师多关心他,不要放弃他,一再表态自己作为家长会好好管教他。彼时彼地,最害怕的就是遇见熟人,怕别人看见自己红涨火热的脸。

  后来的家长会,我有几次甚至选择了逃避。会上班主任总会把那些优秀生夸奖一番,以示自己的教育成果,然后把宏伟教学目标(小升初)重复一遍,严肃地警告还未列为优等生的学生家长要努力,不能拖班级后腿,让我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他(她)的包袱和累赘,惶恐不安,羞愧窘促。(请作者与本版编辑联系)

  自尊被分数击得粉碎

  -方忐忑

  我本不相信家长会就是挨批会之说,更不信有花钱雇人代开家长会之事,但一次家长座谈会之后才知道,家长会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那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我第三四个来到教室,看到黑板上写着“请对号入座”的提示。课桌上贴着学生的座号、姓名,摆放着试卷、成绩单和作业本;墙上贴着放大的成绩单及喜报:考试总分前10名的同学,语数外理化生单科第一名的同学,本次考试进步明显的同学……我的孩子榜上无名。他的成绩中上,在这个叫快班的班级里进入不了前10名,各学科又不冒尖。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家长的座位也是按孩子成绩高低排列的:最好的坐中间靠前,次好的坐左右靠前的座位,次差的坐中间最后的座位,最差的坐左右最后的座位。

  我坐右边靠前的座位,临窗,光线较好,胜过靠走廊的左边,虽然有窗,但太高,光线差——大概孩子“还不讨人嫌”,再加上和数学老师比较熟悉的缘故,我对这个座位还比较满意。听孩子讲,坐中间靠前并不好,一是有的老师讲课时将唾沫星子喷到脸上,二是中间双排坐讲话互相干扰影响大。

  接下来家长及班主任的表现却使我的自尊自信受到很大打击:坐在两边尤其是坐在两边靠后的家长,仿佛都明白孩子和自己的地位,低着头一声不吭,如同霜打的茄子,连翻看试卷、成绩单和作业本也显得无精打采。坐在中间靠前的家长则谈笑风生,或说自己的孩子本来还可考得更好一些,或夸他们的孩子小学、幼儿园一直表现很好。

  班主任老师则先表扬优秀生学习如何刻苦、努力,成绩如何名列班级年级前茅,然后热情赞扬这些家长的教育得法、引导到位:“只要再坚持一个月,×××、×××、×××等同学考取省重点(高中),×××、×××、×××等同学考取市重点(高中)绝对没问题,×××、×××、×××等同学再加一把劲,力争考取市二中、市外校,×××、×××、×××等同学要认清形势奋起直追,否则……”我的孩子名列“力争”,可前一次家长会还被归为“市重点”之列呢,不知班主任以什么为据将他又降了一个等次!

  我向来不愿意把人划分为不同等级,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又将我的这点自尊击得粉碎。当班主任宣布×××、×××、×××等家长留下来,其他家长可以回家了—听说省市重点高中的有关领导来到场外,他们要召集有关家长开一个特别家长会,要这些孩子报考他们学校并许诺暑假孩子可免费参加夏令营以及初高中语数外课程衔接辅导。我没打听甚至也不关心到底有无此事,因为它跟我以及我的孩子无关!

  我低着头灰溜溜地快步离开会场。

  很多年没有坐过硬板凳了

  -赵志艳

  中午放学,孩子说学校今晚18:30开家长会,并且强调不要迟到。18:25我到学校,按照指示路线找到女儿班的教室,里面没有几个人,我在前排找了一个座位规规矩矩地坐下,像个小学生一样,双肘放在书桌上,双脚平放在地上,目光正视前面的大屏幕。

  这样大约过了10分钟的样子,一些家长还在进进出出,可是,我已经坐累了,很多年没有坐过硬板凳,加上桌子之间的空间那么小,动一动不是弄响桌子就是刮到衣服,于是我拿起桌子上摆着的资料学习起来,一份是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另一份是家长学校学员心得体会。我一字一句地读下去,累的感觉减轻了许多。

  家长会18:45正式开始,校长通过广播和大屏幕投影给各位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升学的相关事宜,我尽量保持端正的坐姿,后来实在太累了,腰酸脖子痛,手不知放在哪里,桌子上的资料我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最后简直可以背诵了。可是,广播里还在讲话,大概换了一位学生处的管理员。

  渐渐地,我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好自我调整,怎么调整呢?我不能伸懒腰,不能翘二郎腿,不能让椅子两条腿着地,不能左顾右盼,不能和临座的家长小声说话,只好拿起笔来装作记笔记。习惯敲电脑键盘的手已经不习惯写字了,信笔涂鸦吧,只要能减轻困倦。但是一不留神还是打了两个哈欠,不知道有没有被人看到,没办法,我的潜意识已经控制不住了。

  这时我真正理解孩子了。他们太累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瞪着眼睛批评他们上课搞小动作,要求他们成绩一定要前几名呢?

  学生说

  家长会成了一种仪式

  -程维嘉

  几十名家长挤挤挨挨地塞进我们平日的课桌椅之间,满得像要溢出来似的。这样的盛况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因职务需要,在帮老师打下手的时候,顺便可以观察一番。

  家长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后,有的闷声不响认真地翻看自己孩子的成绩册和作业本,神情凝重好像在检阅一支仪仗队;有的家长和邻座的其他家长攀谈起来,情状犹如正在谈论国家大事;还有的家长只是无趣地坐着,玩弄着手中的物什,不耐烦地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随着老师踏入教室的脚步,教室里的声音就像被突然关掉了一样,一群一本正经的大人一下子全都变成了听话的小学生,比上课总窃窃私语的我们乖多了。有的家长在笔记本上匆匆地记录着所能记下的每一项数据,每一条分析;有的家长神情严肃,望着老师思考着什么;有的家长却在桌子底下开起了小差:有日理万机的阅起了文件,有业务繁忙的发起了短信,还有甚者竟无聊地玩起了手机游戏。

  一位位老师上台、退场,一次次礼貌性的稀稀拉拉的掌声。现在的家长会,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了一种程式化的仪式。像听一场报告或是演讲,时间和话语同样地流逝,而每个人的所得所感却是不同的。

  家长会的恐怖深入人心

  -袁升萍

  期中和期末考之后的家长会是逃不掉的。每次老师说要开家长会的时候,所有同学都会很团结地发出叹气声,家长会的恐怖已经深入同学们的心了。

  这次考试,我因为马虎导致数学成绩不及格,成绩一落千丈,我不敢去想象母亲无休止的唠叨,更不敢去想象父亲严厉的目光,太可怕了!

  该来的总要来。第二天,父亲特地放下自己忙碌的工作,去学校开家长会。临走时,还转过来对我微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老师呀,你可不要揭我的底呀!我爬上床,想用睡觉的方式来遗忘恐惧,可是闭眼的一瞬间,就闪现了父亲那严厉的面孔,还有他那盖过了雷声的责语,我好怕。于是,我走到了写字台旁,拿起笔,伴着满腔恐慌,拼命地写作业,可是这只会让我的作业本打上更多鲜红的叉叉。

  父亲回来了,迈着沉重的步伐,我迅速躲进母亲的怀抱。父亲并没有要责罚我的意思,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我每天那样卖命地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呀?难道仅仅是为了整个家的生计?更是为了你呀!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我希望你有出息,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要像我们一样。”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抱着奔赴战场的决心迎接狂风暴雨

  -姚辉

  世界对我来说是五彩斑斓的,唯一让我感到郁闷的就是家长会。对那时的我来说家长会就像是一道坎儿,每次都抱着奔赴战场的决心迎接那狂风暴雨。

  我的成绩虽不是优等却也不是最差,反正我自己是很满意的,因为这也是我努力得来的啊。以我的成绩,当然不指望能得到表扬,可每次家长会上一提到我的名字,老师总是一副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而我的父母当然也都摆出一副羞愧难耐的神情,长久地握住老师的手,诚恳地请求老师多费点心思,多辛苦一点挽救我这棵在悬崖边摇摇欲坠的、随时会落入谷底的幼苗。

  为什么我的成绩不是很差,却有着差生的待遇呢?老师对我的评语是:聪明有余,用功不足,聪明劲没有用在正途上。老师和父母都认为只要我肯再努力一点再用功一点,就一定会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可是我却认为排名中间正好,只要不掉队就行了

  真正让老师愤怒的是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家长会上,老师总会把我最近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随着老师一声比一声更激动的描述,父母的脑袋也越埋越低,脸色也越来越乌云密布,害得旁边的我如坐针毡,恨不得家长会立即结束最好永远取消。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