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改:"再也不能闭目塞听唯我独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国防大学教改:"再也不能闭目塞听唯我独尊"
2009年05月25日 10:46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一场孕育创新的变革,无不是对历史的凝视与反思,无不是对现实的甄别与取舍。

  当创新成为军事教育时代主题,能力成为最根本培养目标,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在哪里?提升教研队伍素质的突破口在哪里?更新教学内容的驱动力在哪里?学员自主学习的抓手在哪里?

  国防大学紧贴时代要求,着力培树“科研育人”教育理念,把科研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构筑了一条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的“快车道”。

  他们的实践说明,大学不仅要“传播科学”,更须“发展科学”;莘莘学子,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受益者”,更当勇为“创造者”。国防大学领导认为,教育人才,尤其是培养军事指挥员,如果说教学是主业,不可或缺,那么科研则是内功,不可不察。

  所以,这一场“学习的革命”的主题词是:科研育人。

  军事教育,科研与教学是一条铁路的两道钢轨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古老命题。重研轻教,老师都去做课题,容易荒废了教学;重教轻研,学生在远离学术前沿的课堂里,可能坐井观天。

  在被称为“最敏感的技术接收器”的军事领域,在战争迷雾导致的“最具实践性”的军事教育中,两者如何取舍?

  1.两驾马车,能否沿同一个方向并驾齐驱

  时间上溯到1985年12月。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组建国防大学。在当时的编制表上,“科研部”作为副大军区级编制赫然在目,下辖3个副军级研究所,专司科学研究。

  从此,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有了科研工作的领导机关,有了理论创新的专门队伍。一大批研究人员为党中央、中央军委提供了数百份重要咨询报告,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服务。

  但是,由于体制编制条块分割,科研与教学一度成为事实上的“两张皮”:研究员只搞研究、教员只管上课。不少研究脱离部队实际,而教员上课却亟需理论支撑。校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谆谆教导广大教员,要用七分时间搞科研、三分时间搞教学。这样,讲课才能有新思想、培养人才才能有高质量。

  进入新世纪,人民军队踏上了艰难而伟大的转型进程。滔滔时代洪流,军事教育岂能置身事外?

  2004年春,国防大学挂牌近20年之际,科研部3个直属研究所撤销,全校教研室合并为6个教研部,每个教研部下辖1个研究所(中心)。与此同时,打破学科壁垒,按照“有任务就集中、没课题就跟踪”的原则,组建了一批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团体。

  从这个春天开始,科研与教学,像支撑一座大厦的两个支柱,向着同一个方向合作聚力;更像两驾原本渐行渐远的马车,回到了并驾齐驱的同一个轨道上。

  教研室,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耳熟能详的这个词,细细端详,才发现它的词组本质。教学与科研,对学校教育而言,也许更接近一条铁路的两条钢轨,平行向前,携手并肩。

  一时间,国防大学的研究人员携带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信心十足地步入课堂、登上讲坛;教员带着讲课中遇到的问题深入一线部队、走上理论前沿,成为国防大学的一道全新风景线。

  2.一年3次会议,把“科研育人”推向历史前台

  2006年4月。国防大学召开主题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进国防大学自主创新”研讨会。国家科技部时任部长徐冠华应邀到校作专题报告。一系列新观点,引发了与会者强烈共鸣。

  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再也不能闭目塞听,唯我独尊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动情地表示:“仿佛打了一针清醒剂,让我们在世界科研发展大势中,看到了差距与不足。”

  思想的闸门外,变革的种子在萌芽。

  2006年7月。新一轮教学科研改革思想大讨论,在国防大学校园再掀波澜。那一夜,科研部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

  “一班人”深知,体制编制调整以来,科研部从“直接承担任务的研究实体”变成了“ 组织科研攻关的领导机关”,从“上场踢球的运动员”变成了“判定胜负的裁判员”,从“台前演员”变成了“幕后导演”。然而“变身”之后,必须找到新的体制和环境下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焊接点”。

  求索的园地里,全新的育人理念呼之欲出。

  2006年10月。国防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科研工作座谈会召开,机关、教员、学员代表济济一堂。大家的思索向着同一个方向聚焦:制约大学科研质量的瓶颈是什么?科研如何更好地向人才培养聚焦?在学校整体转型的十字路口,科研何去何从?

  当时3队学员贾随刚建言:“国防大学的‘教’应是一种探讨研究问题的‘教’,‘学’也应是一种研究性、创造性的‘学’,而‘研’,则应成为一种常态。”

  时任6队政委张江宁呼吁:“组织学员开展科研创新,可强化自主学习理念,可传授科学思维方法,既能壮大学校科研力量,也能让培育人才更上一层楼。”

  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副教授刘志富建议:“科研,既可激活教研人员创新潜能,又可推动学员自主创新,可谓一举多得。”

  秋高气爽的季节,“科研育人”的思想果实开始收获。

  3.一道方程,总有一个最佳答案

  有人说,教学与科研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有人说,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科研互为源流。

  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开了科研育人的教学,势必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教学育人的科研,同样也会失去重要的牵引力和驱动力。

  因此,科研育人正是回答教学和科研这道方程式的最佳答案。

  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认为:“我们倡导科研育人,就是要在传统的教学育人的基础上,摒弃‘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启发,重诠释、轻探究’的教育模式,把科研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寻求‘课堂与战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点,推动我军高级任职教育模式全面转型,找到人才培养质量跃升的增长点。”

  以此为逻辑起点,国防大学为科研育人理念创造出体制机制的新平台。

  ——完善教学科研融合新机制。校党委将“科研育人”郑重写入党委工作报告,列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促进教学与科研计划的统筹,从源头上推动教研融合,坚持走向部队、走向演兵场。去年新学期一开学,教员们惊奇地发现,和教学计划进度表一起下发的,是一张科研计划课题实时进度表。对照两张表,教学计划和科研进度“同频”,教学内容和科研任务“共振”。

  ——创新学员参与科研新形式。3年来,科研部大胆改革课题立项方式,坚持分类指导,专门为学员设置了专项计划课题、自选课题和备案课题。正是这一项项课题,一个个团队,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创新动力。在国防大学,科研正从教研人员的“ 专利”变为全校共享的一场场思想盛宴。

  ——构建研、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在国防大学,有的研究员刚刚放下案头的科研课题,就携带成果走上讲坛;有的教员刚走下讲坛,就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有的学员刚走出课堂,就加入到科研的联合攻关组中;有的学员刚完成讨论,就参与到教学组的活动中去。

  ——创设锻造实践能力的实验室群。在国防大学校园里,教学大楼、作战模拟大楼、图书馆大楼……处处可见步履匆匆的将校学员身影。他们进进出出的,是一个个现代化的作战模拟实验室;他们充分感受到的,是军事指挥艺术与前沿科学技术交融结合的无限魅力。

  军事学府,不是“书本围城”,而是创新的殿堂

  国外一所著名军校有一句名言:“我们今天教授的许多东西,是由我们教授的学员所创造的。”

  国防大学政委童世平认为:“国防大学的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普及而是培养能力素质,不仅要求学员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科研是探索新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科研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国防大学科研的最大特色。”

  4.教室窗外,是广阔的科研田野

  几年前,国防大学一个代表团出访某国,发现这个国家闻名世界的国防大学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淡化教材,二是淡化教员。惊讶之余,询之以理。乃曰:国防大学的教材,应该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是最新的国情咨文、最前沿的战略思想;国防大学的教员,应该是社会各界的顶级专家,是国防部的高官、战争前线的指挥员。所以,国防大学里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战略探讨和前瞻研究。

  一位将军在此次出访的日记中写道:“他山之石,不可照搬,却可攻玉。我们的将校学员们,一定要像熟悉教室那样熟悉实验室,像喜欢挑灯夜读那样喜欢科研攻关。”

  青龙桥头,闻鸡起舞。国防大学的学业,授课与自学的时间比例大约是1∶3。如此充裕的自学时间,靠什么来牵引方向?靠什么保障效益?

  古代哲人说,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千年智慧,今犹可鉴。显然,问题是牵引学习的最强劲动力,科研是探索未知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科研任务和重大问题,学员的自我学习便会脚踏实地。

  在校党委的倡议下,基本系指挥员队的百余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学员率先开展了强化自主学习的试点,着力挖掘学员在校学习潜力,引发了广大学员的共鸣与思考。

  2006年以来,校党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课堂——军内资源——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近3年来,全校共有2000人次学员参与四总部、全军相关单位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3000多篇。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8年,国防大学60%的年度滚动立项课题和部分军委总部赋予的应急性研究课题,全部由学员承担完成。

  坐拥书城者,当有越过书脊的目光,投向广阔的科研田野;当有推倒书本“围墙”的勇气,策马驰骋在科研沃野。

  5.科研舞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平台

  还有两个出访故事令人难忘。

  其一,国防大学代表团访问某国海军学校时发现,他们有个明文规定,凡入校者,必须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仿真机器人。在一个展厅里,成千上万个机器人组成了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

  其二,某国军校请我们的访问团观摩一堂军事教育课。9名学员被分为3个组,课题是组织一次中等规模的山地进攻。规则有两条,一条是时间期限为72小时,另一条是3组方案中如有任何雷同之处,不论何种原因,皆视为舞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康德认为:“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一位科学家,一位哲学家,英雄所见略同。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