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袁贵仁:新官上任火未烧,民间期待焰已高(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长袁贵仁:新官上任火未烧,民间期待焰已高(4)
2009年11月16日 09:51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7万网民:网上留言寄予新部长5大期盼

  在人民网的《我给新教育部部长递个话儿》的留言中,有网友自称自己为袁贵仁的“粉丝”。广东韶关网友谭福说,他珍藏着新部长写的《论人的全面发展》,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家。他的问题是“我国什么时候才能全面普及12年义务教育?”

  网名叫“唐剑”的大学教师说,目前的大学,衡量一个老师的好坏不再看他能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看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考核却又被量化成看你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接了多少个课题,为此他很苦恼。

  不少网友称,他们也知道这些问题都是综合问题,不是教育部和教育部长一人能解决的,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在您的任上,通过教育界同行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大缓解”。

  而在关于“你对新一任教育部长有何期盼”的网络调查中,有近17万网民参与了投票,综合来看,人们对袁贵仁主要有五大期盼:1、给孩子们减负,整顿变态的奥数;2、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3、解决打工子弟异地上学,实现教育公平;4、整治乱收费;5、惩治教育腐败。

  对于这五大期盼,袁贵仁在11月7日用“三个非常”进行了公开回应:“最近由于我和周济同志工作变动,社会各界包括广大网民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提了许许多多的意见建议。我认真阅读了这些网民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

  在谈到网民期盼之首的“提高教师素质”问题时,袁贵仁说,首先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而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则要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

  11名教授:敦请新部长直面“钱学森之问”

  11月11日,刚刚对网民期盼进行回应没几天的袁贵仁又收到了新的“礼物”——来自安徽高校的11名教授联合署名在当地《新安晚报》发表了一封致袁贵仁及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呼吁新部长直面“钱学森之问”,早日求得答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辞世后,留下了著名的 “钱学森之问”,这问题也久久拷问着每一个国人的心。

  公开信一出,在袁贵仁还未回应之前,就先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质疑甚至是批评,说这些教授是在沽名钓誉。最后,又有媒体调查证实这封信是《新安晚报》策划的一个活动,报社先拟了初稿,然后由教授们修改再签名的。

  对此,联名公开信的发起人之一、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沈正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们这11名教授,只不过是扮演了一次“代言人”的角色,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思考“钱学森之问”。“钱老走后,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关于他的浪潮,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钱老留下的疑问;教育部长易人,新任部长正在不断征集包括网民在内的各方意见,我们也希望而后能有一场大的变革。”

  对于作秀的说法,沈教授说“别人怎么说,我们是管不了的。但我不能同意。炒作至少是恶意的、功利性的,而我们则只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沈正赋教授表示,公开信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共同关注“钱学森之问”,关注教育改革,而非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沈正赋看来,目前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早已让国人痛心疾首。“改变这种弊端,绝不单单是依靠高校就能完成的,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甚至于毕业后社会与人才的对接,不把整个链条弄清楚,仍然无法回答钱老的疑问。”沈正赋说,“钱学森之问” 绝对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回答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人士,以及关注教育的国人都应该为之思考对策。

  另一位署名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教授则说, “如果我们认为一封公开信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那也太天真了。”

  两名教授均表示,虽然公开信成稿自己参与不多,但对此行动很赞同并且支持,公开信内容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有批判,表示大家都很关注教育的改革。”新安晚报总编办助理曹海峰表示,他也看到了网上的一些批评。“我们的公开信就是想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社会的关注,来探索解答这一疑问的途径。”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