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拿地调控政策下的房企投资逻辑(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逆势拿地调控政策下的房企投资逻辑(3)

2010年07月05日 10:52 来源:《投资者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相关规定,成交总价超过6亿元,就可以在出让款的缴纳期限上拖长半年。资金吃紧为何还要买地呢?据其介绍,原来是企业更全面的战略发展规划,因为买下两块新地后,加上该企业在今年3月已经购买的四幅地块,这六幅地块就可以将海域水面环成内湖,更利于整体运作,为此企业也不惜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出手购地。

  万科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万科之所以近期购地动作频频,也是因为手里项目卖完就没有项目做了,“房企生存的根本是资金、发展的根本则是土地,因为2008年年底万科没怎么买地,现在从总体战略上,今年就有了这样的拿地布局。”他说。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很难再去做那些冲动型的购地举动了,近期逆市拿地的企业其实都是在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做战略性的调整。”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徐恒分析道。

  政府供地的纠结

  作为购买方的地产企业现在把自己的算盘打得是越来越精了,这让作为土地供应方的众多地方政府难免陷入矛盾。

  “调控新政出台后的土地市场上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留意,就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推出数量上虽然不断增加,但在优势地块的供给量上明显越来越少了。”徐恒对记者强调,“近期流拍的土地大多数原因都不是价高,而是地理位置或者相关配套太差。”

  他分析称,这种现象其实反映出地方政府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土地供应来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又怕市况不好土地卖不出好价钱使得获取收益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许多优质地块先放着。

  “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不排除政府通过自身对银行和当地国有房企的影响力来让企业高价拿地,可以看作是给地方政府暂时帮忙,企业因为要与地方政府维持关系也不会排斥这种做法。”方正集团研究总监郭士英对记者说,“虽然这种判断很难找到实际数字作为依据,但对处在矛盾中的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权宜之计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目前买地的行为也需要和地方财政联系起来看。”他说。

  记者观察近两个月的土地成交,主要城市的成交价格每周前十名中也不乏当地城投置业有限公司的身影,虽然不能据此推断上述假设,但的确值得关注。

  今年是囤地良机

  “从今年公布的计划来看,土地供应要大于以往,是去年土地供应的1.4倍,因此对于土地价格接下来的走向,许多企业尚在观望。”中国房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这样分析,“但从长远来看,地产行业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因此房地产企业还是可以抓紧时间回笼资金,做好准备,因为下半年有可能是拿地的最好机会”朱中一说。

  “房企要想长久发展资金是王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上述观点也表示认同,“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主要还是针对以往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限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从长远看,这个行业发展还是向好的,这一点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再加上今年土地供应量充足,所以资金充裕的企业肯定不会放过购地的机会。”王钰林这样分析,“现在买地竞争并不是太激烈,可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他补充说。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