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拐点到了吗? 除了开发商都说“不不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房价拐点到了吗? 除了开发商都说“不不不”(2)

2010年08月19日 15:0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一次调控河西跌到八九千,一不留神又蹿到2万,怕啊

  这一次也会“越调越涨”吗?

  在今年4月份的这波楼市调整之前,南京楼市还经历过两次大的调整,分别出现在2005年和2008年。这两次调整的一个共同点,也是最“吓人”的一点,就是房价在经历一个低谷后,迅速疯狂上涨,恨不得一天一个价。

  让南京购房者记忆犹新的当属2008年那次楼市大调整。在最低谷时,河西的万科每平方米不过八九千!可是随后,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上蹿,同样的房子,价格狂飙到2万!

  昨天,几位业内人士说到2008年的行情和如今的南京楼市对比,大家纷纷大发感慨,连称“不一样,不一样”。

  2008年那一轮调控:

  暴跌,是因为开发商被吓着了

  提到2008年那一轮南京楼市大跌,原本谈笑风生的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叹了一口气:“那次房价大跌,我们纯粹是被吓着了,亏大了!”

  据他介绍,虽然此前也经历过2005年的国家调控,但感觉“风声”相对小得多;没想到2007年秋天,二套房贷新政首次实施: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成,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消息刚一出来直觉就很猛”,一直熬到2008年,各楼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拖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绷不住了,南京房价“哗”地飞流直下,“河西八九千、江宁四五千就怕没人买!”

  记者随后查到2008年的南京房价。以8月份为例,城南的花雨南庭,4.8米挑高三房,首付仅6万起;宁南的阅城国际花园,均价8900元;位于河西的顺驰滨江奥城均价9000;拉德芳斯统一价8900元每平方米。

  “这事,说到底开发商是吓着了。调控政策一出来,开发商压力大啊!以前哪经历过这样的大风大浪?一下子就慌了神,忙着抛盘,房价不降才怪!”南京新卓堂置业顾问有限公司尹总分析说,其实现在回头看来,那时的政策精准性并不算很强——药效是有的,但没治本。所以2009年,当开发商回过神来,房价狂飙猛进就不新奇了。

  2010年这一轮调控:

  价稳,是因为买家卖家都在“看”

  经历了2008年那一轮宏观调控的“大落大起”之后,面对2010年4月底的“国十条”出台,开发商对调控政策普遍开始“看轻”;更重要的是,在2009年的这一波强势反弹中,南京各开发商都赚得盆满钵满,“粮草充足”,心理承受力明显加强,所以大多不忙着降价,看看再说。

  更重要的是和开发商的笃定相比,不少购房者开始发慌。一方面,在通胀压力下,似乎没有比房子更好的投资品;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政策开始麻木,尤其是“逢跌必大涨”的南京楼市现实,让不少购房者开始着急起来。

  “要说力度,这一次的‘国十条’比2008年的调控力度大得多,尤其是二套房首付五成、停贷三套房贷,这个贷款政策绝对够严厉!”南京新卓堂置业顾问有限公司尹总说。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如果接下来国家不出台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南京房价出现大跌和大涨都不大可能。      阿 杜

  历年房产调控政策及市场反应

  2004年

  《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市场反应:全国各地房价继续大肆上涨。

  2005年

  发布《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老国八条)和《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新国八条),对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按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

  2006年

  《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十五条),要求新开工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涨幅相对平稳,中小户型房增加。

  2007年

  《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和《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

  ◆市场反应:当年市场价格暴涨,地王频现。政策出台后,2008年,全年房价出现明显下跌。

  2008年

  《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松绑二套房贷。

  ◆市场反应:其他金融政策全线松绑,2009年楼市复苏,后大涨。

  2009年

  《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四条),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市场反应:短期内现观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春节后市场恢复。

  2010年

  “史上最严厉房贷”,要求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全面遏制三套房贷款。

  ◆市场反应:一度出现零成交,近期有回暖迹象。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