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楼市投资需求的政策将会长期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抑制楼市投资需求的政策将会长期化

2010年10月25日 10: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1998年的房改以来,中国房市持续高增长,对拉动中国经济功不可没。从按城市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居住面积看,1997年只有17.8平方米,而到了2009年底已接近30平方米。但楼市也积累了三大矛盾:

  一是一部分富人以自有资金加银行贷款涌入楼市,不仅大幅抬高了住宅价格,加剧了楼市的供需矛盾和社会贫富差距,还导致不少住宅被囤积、空置。

  今年4月出台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0%后,多数楼市成交量大幅下跌。上半年,京、沪住宅累计成交面积分别较2009年同期大幅减少44%和50%。而该政策对自住需求并无太大的影响。这说明楼市中投资需求已占了成交量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城镇户籍的人口人均居住面积已接近于30平方米,基本不存在短缺。而大量进城务工者在目前的房价之下实际上不大可能买得起商品房。而仅2009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就达11.54亿平方米,其中近70%是住宅。因此中国的住宅实际上还有可能存在过剩的危险。如不持续地抑制投资需求,当房价泡沫破灭,投资需求进入抛售的行列,将加大房地产行业及银行的风险。

  二是保障房缺失,部分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房改初期,我国曾提出“构建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然而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却演变为市场化的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2002年投资额相当于商品房投资额的7.5%,2009年却下降到3.1%。

  三是高房价压制了居民内需的增长,并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房价的持续高涨,使得多数居民预期中的购房支出不断增多,而中国文化对房产的偏爱,必然导致居民被迫压缩其他消费支出,储备购房款。

  中国的城市化率看起来增长挺快,但对多数虽然因在城镇累计居住半年以上被列入城镇人口,但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实际上无法持续在城镇定居,这是一种“伪城市化”。1996-2003年房价温和上涨时,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43或1.44个百分点,2004-2007年,GDP持续以两位数增长,但房价涨得更快,城市化率分别提高1.23、1.23、0.9和1.04个百分点,下降明显。

  前几年,虽然有以上三大矛盾,但高房价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维持较高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快的发展。但只有内需增长,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需求的释放与高房价已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抑制投资需求的政策将会长期化。(黄祖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